巴基斯坦東北面城市Sialkot,被稱為足球之都,並非因為有一流的足球比賽,而是在這裏有很多生產足球的工場,產量佔全球足球市場的7至8成。
以往一個標準的5號足球,是由12塊五角形及20塊六角形的皮,以人手用690針縫合而成。據說這個巴基斯坦城市,所以成為體育用品的生產集中地,是因為一個英國人在當地打網球時弄壞球拍,於是便找當地人修補,結果手工奇佳。口耳相傳下,Sialkot便成為生產體育用品的基地。而06世界盃後,足球便由32塊皮變成14塊皮,毋須人手縫合,因為體育用品公司發展了熱能縫合技術,而主要生產廠房已搬到泰國。
96年歐洲國家盃,有團體提出足球童工及低工資問題。以往每一個人手縫製的足球,工人可得約3港元工資,現時提升至7元左右。工人的生活條件似乎有所改善,但新技術的研發卻可能令部份工人失業。這也是全球化下工人們的困局。
科技的發展應令人類擁有更多閒暇時間。可是科技的發展,卻只令我們不斷進修,一不留神,工作便會流向別人。蓋棺前,人生中只有工作,沒有回憶,可是一種遺憾?
文:Rosa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