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總統尼克遜有一句名言:儘管強權永遠無法代替真理,但真理往往敵不過強權。
在許多情況下,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是政治現實,但筆者寧可信奉同一句話的反面含義:儘管真理往往敵不過強權,但強權永遠無法代替真理。
真理,也許陳義過高了,就說事實吧。儘管事實往往被強權扭曲,但強權永遠無法抹煞事實。
曾特首前天在立法會答問大會上說,「一直以來,香港部份人……以為中央和特區政府拖延香港民主步伐……當人大常委會在12月29日作出決定後,他們又用懷疑的眼光去揣測,認為背後必定會設下各式各樣關卡,是『假民主』、『假普選』。」
事實是:基本法已定明07年後,香港特首及立法會的選舉方式的改變,程序由香港本地啓動,只是最後中央批准或備案即可。基本法制訂時,起草委員會主任姬鵬飛在全國人大也聲言,十年後香港的選舉方式的改變,是香港特區的事。這一立場,其後港澳辦主任魯平與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都分別在《人民日報》上重申。如果不是04年人大常委會的釋法與決定,「香港部份人」是不會以為中央要拖延香港民主步伐的。12月29日人大常委作決定後,倘若不是張曉明在香港就普選的提名委員會和保留功能組別所持的保守態度,人們又怎會懷疑2017年是「假民主」、「假普選」呢?
曾特首又說,「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我們必須尊重中央在政制問題上的憲法地位和權力,否則一切無法談起。」
事實是:我們必須尊重的,是基本法在政制問題上的憲法地位和權力。如果基本法所定的改變選舉辦法的程序可以不遵守,如果中央的權力可以超越基本法,那麼制訂基本法又有甚麼意義?所謂「兩制」也一切無從談起。
曾特首又說,「中央已明確了普選時間表,未來香港民主政制的建設和推進,能否擺脫內耗的惡性鬥爭,建立值得港人驕傲的制度,責任在香港人,包括在座各位議員身上。」
事實是:在04年前,香港在普選問題上沒有「內耗的惡性鬥爭」,民建聯、自由黨、泛民主派各黨都主張07/08雙普選。「內耗的惡性鬥爭」,是04年人大釋法後,民建聯、自由黨轉態配合,不顧多數港人意願而引起的。中央明確了普選時間表之後,有無「內耗惡性鬥爭」,也視乎自認為權力可超越基本法的中央,是否在提名委員會上設定高門檻,以及是否要硬把功能組別說成是「普選」而繼續保留。民建聯、自由黨是隨着中央指揮棒起舞的。04年後的「內耗」由他們發動,日後有無內耗也由他們視中央意圖而定。特首說,政制的權力在中央,責任就在香港人,這是適當的權責關係嗎?
在回答陳方安生關於設定副局長及局長助理是否政治分贓的問題時,曾特首說,「一定以用人唯才為目標,……一定是愛國愛港的人士」。
事實是:愛港並非重點,因為居於香港而願意擔任公職的人,至少是對香港有歸屬感的。愛國才是重點。問題是,對愛國的觀念,中央和香港多數市民的認知不同。中央認為愛國就要以執政共產黨所做一切為榮,而多數市民接受孫中山、楊衢雲等的愛國傳統,認為國應放在政權、執政黨之上,正如已故政論家徐復觀所說,「黨有功有過,國無功無過」,月旦黨的功過並非不愛國。因此,若不把愛國定義弄清楚,特區政府的「用人唯才」,就會變成「用人唯奴」──對執政共產黨永遠唯唯諾諾,不會提出不同意見的奴才。
在強權之下,香港的政治已變得越來越不講事實,不講道理了。謊言說一千遍,是否就變真理?曾特首在立法會的陳述,正反映這一趨向。而這,只是整個變態政治一角吧了。
但香港只要還有說理的地方,筆者仍相信,強權無法代替真理,也無法抹煞事實。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