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為追討拖欠學生資助貸款近一億元的爛賬,學生資助辦事處正研究以兩項「辣招」追數,包括將逾期還款的學生資料放於銀行的中央信貸資料庫,以及聘請合法追數公司追討欠款,現正徵詢律政司及私隱專員公署意見。有立法會議員指政府有關手段值得商榷。 記者:梁美寶
根據學資處的資料,截至去年11月30日,申請學生資助貸款的大專生達32,035人,但同期累積拖欠貸款卻高達近一億元,包括正修讀受政府資助及自負盈虧課程的大專生。
學資處委員會昨日開會討論如何追收爛賬,建議將已逾兩期或以上欠款的學生資料,放於中央信貸資料庫內,令他們成為銀行黑名單,影響其日後借貸及申請信用卡等。
有委員稱,因升學、身體受傷或財政問題申請延期還款的學生,則不會被列入黑名單,處方主要針對無理不還款的個案。同時,由於學資處以往透過打電話、發信追討欠款,需花大量行政費及追回貸款情況不理想,有委員建議處方交由合法的追數公司代為追數。據知,處方提出「辣招」旨在阻嚇不肯還款的學生,建議獲大部份委員通過。
學資處副監督黃敬棠昨晚接受本報查詢時承認,委員會會議曾提出有關建議,處方將向律政司及私隱專員公署尋求法律意見,才決定何時實行。
與會的委員浸大學生會外務副會長王健禧坦言,他反對上述建議,擔心欠款的學生被列入黑名單後,影響日後生活及對家人構成壓力,「政府話要合法途徑追數,最合法就係訴諸法律程序,而唔係叫追數公司追債。」
議員:應了解原因
港大學生會會長尹翰紳及港大學生事務長周偉立均贊成新建議,認為辣招只針對賴死不還債的大學生。周偉立說:「處方借出嘅錢係公帑,借錢者有責任還款。處方唔係一個追數嘅機構,都要搵其他更有效方法幫助。」
不過,立法會議員教育界代表張文光質疑,「由財務公司追數呢種手法係用嚟對付壞人,唔係對付學生嘅。政府係咪要淋紅油?咁唔係政府或者教育機構嘅手法。」他指許多副學士畢業生前景較差,往往無能力還款,認為政府應了解學生不還款的真正原因。
另一名議員涂謹申指,政府有權將追債權交予銀行及合法追數公司,學生借款前已授予有關權限,但政府是否給予追數公司追數,值得商榷。
特稿
學生借公帑買股票 歪曲原意
取得學資處發出的資助及貸款後,部份學生未必用以繳交學費或生活費,不少人更將資助用以買股票、買名牌袋等。
中文大學學生會會長王永志指,得悉有學生將資助及貸款用作投資及買股票之用,他坦言部份人歪曲原來資助及貸款的用途。
15%人漏報資料
立法會教育界代表張文光則指,許多副學士學生因借取利息極高的免入息審查貸款,最終因無法就業或收入較低而無力還款。
學資處文件顯示,截至去年11月30日,處方共向5%學生資助及貸款的申請者進行家訪及核對他們呈交的證明,結果在1,335個案中,有201人有漏報資產、刻意隱瞞等,比率高15.1%。香港教育政策關注社主席張民炳指數據顯示大學生誠信有問題,需要改善。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