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這幢大廈樓齡半百,屢遭屋宇署整肅,這次更是五十年不遇的大整頓,九層高大廈,每天都是沙塵暴,工程沒希望在半年內搞定,在這樣的城市廢墟中過活,再難以SOHO族自豪了,巴不得有辦公室可以躲一下,或者像投資有道的鄰居,有secondhome可以落腳。也許在一室噪音中幻想自己是北京,大興土木為了迎八月,所有的泥塵都有金牌在背後賦予無上的榮譽。唉,全京城老百姓也忍得了,我們又這樣喜歡劉翔,就這樣將就過去,好不容易就捱過這場裝修倒數的了。
在滿走廊泥頭間行走,碰到法團裏管事的鄰居,大家都需要好消息打打氣,她也就報告了近來到銀行估價的結果,她那個在我們樓下幾層的單位原來值X萬。我記住了銀碼回家稟告,既然我們是高層,樓價應該往上推,X+無疑了。X+樓換樓之後,又能買到怎樣的單位。我是投資盲,僅睇得明東尼在《壹》的專欄,除非自住以改善環境,否則他不大贊成樓換樓的投資買賣。我八卦留意新聞,發覺東尼有道理。港聞說政府打算在那塊水質比坑渠好不了多少的大埔龍尾泥灘投放億三元建人工沙灘,這餿主意環保團體反對,大埔區會和社團支持。分歧就在於,附近的村屋,已經因為沙灘的利好消息而漲價,三層村屋去年已叫價五百多萬,今年升幅三成多。再漲下去,我們能換的,只怕僅餘人工沙灘邊兩個爛泥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