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擬年內推期金<br>周文耀:有助吸引外資

港交所擬年內推期金
周文耀:有助吸引外資

【本報訊】上海期貨交易所推出黃金期貨一星期後,港交所(388)昨終於作出「反擊」,表示經董事會討論後,決定先集中發展黃金期貨、期權、相關結構產品及交易所買賣基金(ETF);行政總裁周文耀透露,已有發行人表達有意發行黃金ETF,港交所打算未來數月向證監會呈交黃金期貨及期權的方案,樂觀估計若獲批准,今年內應可推出。記者:龍婉嫻

港交所亦擬發展排放權相關的結構性產品、ETF及衍生產品,周文耀稱,該所正與一家外國交易所商討,共同為在港進行的碳排放(如溫室氣體排放配額及額度),或其他排放權相關產品的交易,建立交易和結算平台,爭取年底前可以就組成合作夥伴達成若干協議。

研究推出碳排放產品

周文耀表示,港交所擬推出的黃金期貨,將以盎斯及美元作買賣單位,結算日不會作實物交收,只會以港元作現金結算,故不會與金銀業貿易場存在衝突或牴觸,因後者的交易是以両和港元計算的黃金現貨。他續稱,黃金期貨對港交所來說其實並非新產品,因期交所早於1980年已有黃金期貨,但後來因成交萎縮,才在10年前取消,但每個時代都有不同需求,作為交易所最重要是提供有效及公平的平台予參與者買賣,基於此一考慮,港交所並無洽商收購金銀業貿易場,亦未有就推出黃金期貨與內地政府機構進行溝通。
對於上海期交所上周已推出黃金期貨,周氏認為,滬港兩地黃金市場無論在參與者、市場開放程度,以至交易方式均有所不同,不會造成正面交鋒。他解釋,由於內地尚未開放資本賬,外資並不能參與以人民幣交易的黃金期貨,而以香港市場開放度而言,相信可吸引外地投資者,不會對兩地之間帶來直接競爭。至於延宕已久的石油期貨,由於董事局已作出優先集中發展黃金期貨,以推廣香港作為國際黃金中心的決定,意味日後才會發展其他資源類期貨產品。

滬擬發展石油期貨

港交所衍生產市場部主管戴志堅稱,由於黃金ETF可按目前相關的ETF規例發行,毋須另立新規則,故何時推出主要視乎發行人的準備,有可能會先於黃金期貨在港推出。
分析指鑑於過去與外方在多種能源及資源價格談判上,處於被動和不利的環境,作為全球大買家,中國對定價權越來越重視,並漸漸趨向培育內地現貨及期貨市場,以加強在全球的定價權,上周推出黃金期貨便是一例。
昨日亦有報道指,內地正考慮日後成品油定價機制將加入上海石油交易所的現貨價,並會隨着上油所交投量增加而調高參照比重。目前上油所已有所謂變相期貨的石油中遠期現貨交易,並有意申請正式發展石油期貨,相信香港日後再難在這方面與上海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