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去峨眉山拍了許多相片,這就是數碼相機的好處,兩架相機兩張記憶卡加起來有8GB,不算刪除的相片,拍了一千多張。這要是在菲林年代是不可想像的,一筒底片三十六張,要用多少地方來袋菲林。
照相已經進入了寧濫毋缺的年代,想要回頭已經很難了。
中國的山水跟外國的有很大分別,名山雲海,只有見過了,才明白中國畫裏的山色為什麼要那般熏染。
所以,多看中國畫,到了中國名嶽拍照,對於構圖有幫助。潛移默化,在畫面的布局中,不知不覺會有留白。孤峯一隅,雲海浩淼,留出的空間,讓人心馳神往,彷彿隱藏了玄機,彷彿還有千軍萬馬尚未現身。
這就是國畫的意境,是西洋油畫重色填滿的畫面裏所沒有的。
所謂空山靈雨,便是先「空」而後才「靈」的。如不空,靈氣也找不到地方冒頭露相,意境減了,也就不靈了。
從峨眉金頂的前山轉到後山,銀殿之下,是一面峭壁,嵯峨崢嶸,草木掛雪,銀白茸茸,山石黝黑,托在白雪之下,層層圈圈,突兀險峻,刀削壺懸,好像天上飛下一幅明朝山色,空白處,還鐫了圖章,上面是「唐寅」二字。
(註:我把相片放上了網,有興趣的朋友,可看我在網上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