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視鏡切腫瘤無一復發<br>兩天可出院 醫療成本大減

內視鏡切腫瘤無一復發
兩天可出院 醫療成本大減

【本報訊】聯合醫院02年破天荒從日本引入內視鏡癌瘤切除法技術,利用無創方法切除癌瘤,至今已為60名早期胃癌及食道癌病人切割腫瘤,全部患者均無出現嚴重併發症及復發。腸胃外科醫生指出,接受內視鏡癌瘤切除法治療的病人,不論康復期、住院及休息時間,均較接受傳統開腹手術的病人短,有助減低醫療成本。 記者:馮永堅

胃癌及食道癌分別是本港第四及第八位常見的致命癌症,醫院管理局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字顯示,05年約有1,500個胃癌及食道癌新症,並有900名病人死亡。胃癌及食道癌因早期病徵並不明顯,病人確診時往往已是末期,大大增加了死亡風險。
聯合醫院腸胃外科主任李大任表示,內視鏡癌瘤切除法分內鏡黏膜切除術及內鏡黏膜下剝離術兩種,均是無創(即無表面傷口)手術,病人只需局部麻醉,把手術儀器從喉嚨插入胃部或食道,平均40至70分鐘便可切除腫瘤,較傳統開腹手術要兩小時為短。他指,內鏡黏膜切除只能切除三厘米以下的腫瘤(即早期癌症的腫瘤體積);若腫瘤超過三厘米,就要以內鏡黏膜下剝離術切除,但此手術要全身麻醉,並非所有病人也適合進行。

「做咗手術都唔知」

李大任說,用傳統手術切除胃癌及食道癌至少要花兩小時,手術後要住院7至10日,以及休息兩個月才可恢復工作,對醫療及社會成本構成極大負擔;但進行內鏡黏膜切除術平均只需40分鐘,病人手術後兩、三小時後即可進食,平均留院為兩天,最重要是接受內視鏡癌瘤切除法治療的病人,至今都沒出現併發症或復發。不過,內鏡黏膜切除術有機會弄穿黏膜,引發腹膜炎,日本約5至10%手術有此問題,但本港暫未出現類似併發症。
「我做咗手術都唔知,至𠵱家都冇復發,新技術救咗我一命!」87歲的黃伯02年心臟病入院檢查,才發現胃部有一個約三厘米的腫瘤,但因年紀太大不宜全身麻醉做開腹手術,於是轉到聯合醫院接受內鏡黏膜切除術。黃伯稱,手術做了約50分鐘,兩、三小時便可進食,康復後更能像以往般吃喝玩樂。
鑑於胃癌及食道癌早期病徵不明顯,李大任建議50歲以上,曾出現持續上、中腹部不適,以及吞嚥有困難人士,應接受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及早找出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