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的「客家人」餐館系列出售,得價四億七千萬元。
「客家人」名叫Hakasan,在市中心一條橫巷,原址是一個舊貨倉,店主買下來,請法國設計師裝修。廚房開放透明,在餐廳的中部,餐桌繞在四周,讓顧客一面吃,一面看見菜是怎樣煮的。
廚房開放,讓顧客看得見,是麥當勞首先發明的,是為了表現食物製作過程衞生的自信。但一個開放的廚房,還有重大的市場心理學,廚房越近顧客的餐桌越好,顧客會覺得,挨着廚房越近,菜的「鑊氣」更鮮,廚子和顧客的距離短,顧客越覺得自己更受關顧,就像小孩子剛送幼稚園,開課的第一天,看見母親坐在不遠的地方,他就不會哭。
「客家人」的餐廳只有一層,沒有二樓,這樣的設計也很重要──二樓離廚房遠,令人覺得菜端得上來,早就涼了一截,二樓的顧客也有二等的錯覺。走進餐館,跟走進歌劇院不同。看戲要坐在二樓包廂才高人一等,光顧餐廳,完全不是一回事。
問問餐館老闆吧,他會告訴你當樓下客滿,很難再游說後來的人走上二樓。樓上多開幾桌,別以為可以多做點生意:侍應上樓下樓,把碗碟收下來再拿桌布上樓鋪好,需要更長的時間,時間不就是成本效率嗎?
當然也有例外,就是日本菜。倫敦大都會酒店的餐廳,廚房離餐堂足足有半哩遠,當初侍奉法國菜和意大利菜,生意慘淡,後來改做壽司刺身,日本菜除了烏冬,都是冷的,冷菜不要緊,食客看不見廚房,就沒有關係了。
「客家人」的設計,由法國人督導,老闆不干預──付了昂貴的工錢,你買的,就是人家的專業判斷,而不像其他一些唐人老闆:他重金聘用的「形象顧問」,叫他穿這件衣服、改這個髮型,他眉頭一皺,覺得不順心,他會駁嘴,「教番你轉頭」──在他的潛意識裏,他覺得他才是老闆,他忘記了付給你重金,是因為你這一行的知識他不懂。菜式重要,設計的創意更值錢,「客家人」賣得四億七,因為它不像一家唐人餐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