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環境,不同道路 - 李怡

同一環境,不同道路 - 李怡

「他是一個冷酷無情的人,嗜酒如命且毒癮很深,一次在酒吧裏因看一個侍者不順眼而犯下殺人罪,被判終身監禁。他有兩個兒子,年齡相差才一歲。其中一個同樣毒癮甚重,靠偷竊和勒索為生,後來也因殺人而坐牢;另外一個兒子卻既不喝酒也未吸毒,有美滿的婚姻,生了三個可愛的孩子,還擔任一家大企業的分公司經理。
「在私下訪問中,有人分別問這兩個兒子,造成他們現狀的原因,兩人的答案竟然相同:『有這樣的爸爸,我還能有什麼辦法?』」
在一本書中,引述這個由美國作者安東尼.羅賓寫的真實故事。這故事告訴我們,在同一環境中長大的兩個人,會有截然不同的出路與結果,而造成他們走不同道路的原因,竟然是相同的。
「有這樣的爸爸,我還能有什麼辦法?」在惡劣的家庭環境中成長,接觸到的都是罪惡,於是也自甘墮落,與爸爸走同一道路。
「有這樣的爸爸,我還能有什麼辦法?」處於惡劣的家庭環境中,感到除了努力掙扎求上進,克服種種壞條件,不可能有得以在社會過正常生活的其他辦法,於是奮發向上,走一條與爸爸不一樣的道路。
環境條件不是對人生道路的絕對影響因素。同樣出生於父母婚姻破碎的家庭,有的會跟父母一樣不珍惜婚姻,有的卻努力維繫一個和諧的家庭,影響他們處理婚姻關係的原因,可能也是相同的。富家子弟,受教育的條件太好,反而不求上進;貧困家庭的子弟,往往靠個人奮進,闖出一片新天地。成長環境對人生有影響,但重要的是你以怎樣的心態去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