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是悲情小村<br>窮得快樂

我們不是悲情小村
窮得快樂

我們對Bhairawa都很陌生,但佛教徒應知道這就是距離佛祖出生地藍毗尼最近的機場,也是從陸路入印度的必經地,風景不及樸卡拉的美麗,也沒有國家公園可騎大象玩激流,但卻是尼泊爾近年大力推動旅遊的好地方,全因為這裏夠「窮」!

記者、攝影:梁佩芬
鳴謝:港龍航空、尼泊爾旅遊局

遊窮村成旅遊新貴

曾經何時,我覺得「悲情城市」只是帶着浪漫又背着政治故事的台灣九份,不只侯孝賢有功勞將詔華舊區變成旅遊勝地,當地人積極轉型求變永不放棄的態度更是致勝關鍵。帶着同一理論,步入尼泊爾西南部與印度接壤的城市Bhairawa附近的鄉村,卻是近年大趨勢的旅遊主題。
不少國家如菲律賓、印尼、斯里蘭卡、印度及尼泊爾都開始主張我們往窮地方一遊。以往這裏是禁地,因為不想家窮外傳!但隨着以往的熱門旅遊點逐漸被遊人「玩到爛」,那些行山激流空中飛翔變成瑣碎事時,又如何再吸引更多遊人呢?如何讓遊客「返頭玩」呢?遊覽大家以為是「悲情」的窮村可能是這些國家的另一出路,能接近民情,看到未經修飾過的尼泊爾。今天,最愛往窮鄉旅遊的有台灣人、美國及歐洲人,大家也愛上村民的純樸及細緻的手工藝,都說悲情也可化成力量!

■一個6歲小女孩便要抱3歲的小弟弟。

■可做帽也可做容器,$35。

濃霧下刷牙揮手

Bhairawa的天氣炎熱,夏天可高達4、50℃,冬天也有25℃。在一個濃霧滿罩的早上8時,坐車前往附近的9條村,包括Sonbarshi、Tharu、khudabagar等,全程都見不到前路,車輛又不習慣用霧燈,又喜歡過線越頭,好幾次差點發生相撞,真想落車步行!每經過一條村,村民都忙着披上披肩,在家門外生火取暖,在霧景下,氣溫只得15、6℃。他們居住在黃色的單層泥屋裏,外頭畜牧裏頭住宿,早上時分,人人都忙於梳洗,眼見人人也拿着牙刷向你揮手,情景也真夠趣怪!他們的耕地在更遠處,有油菜花、稻米、粟米、薯仔、蔬菜等,但始終只靠人力耕作,產量有限,每年收入都是1,000美金以下,生活指數很低。有見及此,旅遊局開始教村裏農婦編織竹器。由加德滿都工藝學校的教師教導她們製造小工藝的技術。

■農村人一年四季也愛坐在竹蓆上,$180。

■板球是英聯邦國家的熱門運動,三歲小孩也懂。

■務農是一家人最大的娛樂。

$50一家四口食一個月

小村的農婦自組社團,約10人一組,由一個組長帶領。不過,她們不能整天坐着織竹籃、竹碟、竹帽及竹蓆,始終這只是幫補之計,只會在家裏閒着時才做,其餘時間仍是家務及耕務為主。如Madhuwani一村有14個婦人一起織籃,擁有6名子女的組長Sarakera告訴我,每人每月大約只可織一至兩件竹器,因為要先浸軟竹枝,再逐少逐少編織,每月每人平均可賺$50。這麼少?因為沒有足夠人力及金錢做運輸,竹器只可在自己的村裏發售,如Bhagawanpur小村有SellingCentre供遊客購買,但若沒人來便沒收入了。偶然,有些外國人也想大量入貨再在歐美出售,可是根本沒有村婦有時間大量製造,你可說見財化水,但她們反而覺得農務才重要,因為工藝品只是潮流,因為產量少,才特別,大量生產後便會感覺一般了,若荒廢了農田,後果便不堪設想了。不過,勿小看這$50,絕對足夠一家四口一個月的糧食費。

■下午時分,總見農民頂着亁草回家去。

■他們主要養牛馬羊為主。

簡陋博物館欠解說

除了織竹器,還有些農婦會做佛祖的石膏頭像售賣,也是每月能掙多幾十元。另外,自2006年起,Tharu小村開設博物館,地由當地人Shiva捐出來,也由當地人打理,沒有燈。我想這個博物館也很久沒人來,我入內時地下佈滿了塵,簡陋的玻璃放了數十件農村的日常生活工具,也有些圖片介紹農家婚禮,雖然有簡單的英文解說,但負責的村民卻不懂英語,不能由真人講解,減少了生動趣味,有關當局應考慮請一些農村裏會說英語的青年人做導遊,可能更具吸引性!

■尼泊爾的社會,女人做的苦力比男人還多。

■Sarakera是織竹器的組長,曾到加德滿都出席國際旅遊展。

■竹器擺設,$2。

■竹籃及杯墊是尼泊爾有錢人的家用品。

出門提一提

簽證:持BNO及特區護照均可做落地簽證。查詢:23697813(尼泊爾領事館)
機票:乘港龍航空直飛尼泊爾加德滿都,$4,500起。查詢:31933888(港龍航空)
貨幣:1港元約兌9.1尼泊爾Rupee(文中價錢已折算為港幣)
時差:慢香港2小時15分鐘
國家區碼:977
電壓:230V,三圓腳插座

兩日一夜Lumbini&Tilaurakot團
價錢:每人$320,包一晚住宿及三餐。
查詢: http://www.welcomenepal.com

下周尼泊爾藍毗尼天晴,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