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將至,但內地富人的消費熱潮此起彼伏,近日更盛傳許多人買金如買菜,筆者在報章上引證了這情況。
「售貨員,來幾斤黃金。」這是廣州某百貨大樓金飾專櫃前活生生例子。據該店員工報料,每日1000克以上的大單有8宗以上,情景如菜市場。還有許多來自廣州周邊地區的大客,每人一次買金500克以上,每日成交20至30公斤,其中「最牛」的一位陳生,元旦前兩天一人就買了6條1000克重金條。
個人消費力身份象徵
看到這樣的買金熱,真讓人感慨,曾幾何時,內地嚴禁私人買賣黃金,所有貴金屬都歸國庫所有,市場上鮮有黃金飾物供應,金條更無處可尋。隨着市場不斷開放,像黃金這樣的東西,才重新成為市民投資或消費物品。隨着人們荷包飛脹,黃金用途也更為廣泛,連高檔食肆也加入食用金箔,滿足市民顯示個人消費能力和高貴身份的需求。
有家內地公司,向服務滿10年的員工贈送重達千克9999金豬。不難想像,內地這樣一個十多億人口的市場,加上華人一直鍾愛黃金,日後的金市會是多麼充滿誘惑。
在股市、樓市日趨旺盛的內地,市民購買力與投資能力越來越巨大,適逢上海黃金期貨交易所開業,順應市場發展需要,也為內地充裕的資金找到出路。可以預期,內地黃金交易市場一定會不斷上演精采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