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真事廣告殺人事件。
剛過去的星期五,廣告同業在網上傳來傳去一單令人難過的新聞,viral病毒式傳播威力在極短時間內如瘟疫般擴散爆發,互聯網,近乎令全行同聲一哭。報載「一名廣告公司設計師,疑未能承受連日通宵工作壓力,昨日凌晨在公司感到頭痛不適,送往瑪麗醫院求診時,突由平台跳落十五米高山坡……」並說他長期捱通宵,事發時情緒突然激動,撇下同事發足狂跑,跨越欄河,縱身而下……
過來人們,今朝君體正相同,心有戚然,廣告同業一時起哄,當然也諸事好奇,想知事件中的廣告公司是那寶號。
我明白那種長期在千萬條短期死線中求生的神經緊張,就如盜寶電影的主角要在密集交錯的天羅地網防盜紅外線中全身而退般險過剃頭24×7一額汗,工作像排洪般淹至而你在激流中沉下去掙上來灌幾口水喘着氣猛游,長期兵荒馬亂民不聊生,廣告工作可以令你沒朋友、沒家人、沒生活,每個凌晨如在死屍堆中爬出來,滿身血污,劫後餘生。死亡遊戲每天玩足18小時,回家時,稍為愁善的,望向連繁華也已熟睡的香港夜街,隨時情景相生,發現街燈正為你歎息,馬路也為你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宵夜。畫面就蒼涼得像《明日之後》地球浩劫,自己是災難片的小腳色──負責死。
到你是CD/ECD,擔子更大,一個pitch一個會議,成、敗,盛惠數百萬至億元,身為指揮官,你背負很多兄弟姊妹手足的按揭、學費、生計。後果直接。
怕熱的就別入廚房,nooffense,客觀事實。死線是應份的,壓力是工作的孖生兄弟,沒有一行一份工是容易的不苦的,如果你要有成績遑論有成就的話。但生命無價,我提議:
1. 真的透不過氣呼吸困難時,停一停,誠實地問問自己還愛不愛你的工作?愛的話,你會重拾動力、願意受壓,甚至甘心受。太麻木工作,不知為了什麼而活,會痛不欲生。SteveJobs說他當年成為一個享負盛名的"publicfailure"時情緒低落,但左思右想下,發現他仍愛他的工作,即時精力過盛醒晒!待從頭收拾舊山河,又再奮鬥!
2. 了解自己的耐熱能力。入了廚房,發現熱度太猛,試過堅持,還是受不了,離開一下,去減壓、去放假,減壓有助散熱,cutlost好過totallost。雖然我經常說要有野蠻的誠心和赴死的浪漫去創作,但不是人人都可以野蠻過野蠻的壓力。
3. 選擇求生,不要逃避。任何工作的死線,都有咄咄逼人的謀殺傾向,但每個人都有自衞自救自愛的責任。
4. 不理大家死活的公司別為它賣命。死線、壓力、工作量不是問題,不少廣告人都當自己簽了生死狀才入行,但安排、容許、催生過多過短死線的管理層廢柴是問題。客戶給兩日就兩日,做得到也做不好,每天都是不可能的死線、不可能的任務,龐大的重要的廣告企劃,一星期起貨?!一次,算,兩次,忍,dayday玩impossibleisnothing不可能。創作部的管理層,總要飾演刁民抗命,和其他管理層開火力爭,大嫂,長貧難顧!廚房的熱度太變態,就離開變態廚房另起爐灶吧,SteveJobs的另一個信念是Don'tsettle,keeplooking,找一個適合你的廚房,才煮餐勁。
5. 保持樂觀,死守信念別灰心。反正我們都是暫寄浮生於客店。「我在,死未至,死至,我不在」,古希臘哲人Epicurus的快樂主義(Epicureanism),很管用,多少可令你輕鬆瀟洒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