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立委選舉與台灣未來 - 李怡

蘋論:立委選舉與台灣未來 - 李怡

台灣今天投票選新一屆立法委員。這次選舉是立委改制的第一次選舉,更與3月22日總統大選接近,因此對台灣相當重要。新制對香港也有一些啓示作用。改制後,台灣立委人數比上屆減了一半,從225人減為113人;而任期則從過去的三年改為四年,以便同總統四年一次選舉相配合。人數少了,任期長了,也就是說,立委的政治份量比過去重了。大致來說,立委的功能約相當於過去的兩倍半。
這次立委也改變投票方式,採取選區單議席兩票制:一票選人,另一票選黨。選人的一票,在各區分別選出立委共79人,選黨的一票,就由各政黨得票總數來分配各黨不分區立委名單,若政黨得票總數達總投票人數的5%,就可以分到立委的二、三席。由政黨票而選出的立委人數,為34人。選人與選黨合共選出113人。
台灣過去採取多議席單票制,有點像香港地區直選的比例代表制,候選人只要拿到大約10%選票也能當選。選民的票只有一張,為讓自己屬意的政黨候選人在同區都取得議席,往往就要家人、親友等進行配票。改制後,因是單議席,由兩個或以上的候選人爭奪一個席位,若只是兩人,就要獲五成選票以上才可當選。當選立委的代表性大增。候選人也不能走極端,像過去那樣,以為用極端的口號吸引10%左右的選民也能當選。現在則要吸納大量中間票源。此外,由於另有一張政黨票,選民在選人的那一票中,也可以不是只考慮政黨背景,比較可以選出較優質的立委。

然而,這個單議席兩票制,會對兩大黨較有利,因為兩大黨的資源、人脈豐厚。現在各區單議席多由國民、民進兩大黨爭逐,小黨比較沒有空間。而政黨票也會多由兩大黨囊括。一些小黨力爭5%的政黨票門檻,他們提出不能讓貪腐的民進黨和黑金的國民黨壟斷國會。其中,以施明德為首的紅衫軍組成的紅黨,較有號召力。施明德認為,若紅黨的政黨票超過5%,應會提出第三組總統候選人,其中一個他想徵召的總統候選人,是提出「兩岸和平共處法」(即須以在台灣公投來實現統一)的聯華電子榮譽董事長曹興誠。
這次立委選舉之後兩個多月,就要進行總統大選的投票。因此,台灣多認為這是總統大選的前哨戰。立委選舉改制,對國民黨的選情有利。民進黨的競選目標不是過半,而只是要拿下113席中的50席。但民進黨的資深立委沈富雄估計,民進黨的席次約為35席加減3席。國民黨主席吳伯雄聲稱,若民進黨拿下50席,國民黨算是失敗,他會辭去黨主席之位。民進黨主席陳水扁就說,如果國民黨的立委席次超過三分二(即76席),那麼民進黨在總統大選中即使當選,也會被罷免(國會有三分二多數即可通過罷免案)。因此,這次立委選舉對三月總統大選影響甚大。
無論如何,今天投票結果,相信國民黨將繼續控制國會多數。那麼無論總統大選鹿死誰手,在新總統五月就職前,國會對行政肯定處處掣肘,台灣的施政會有幾個月的空轉期。
對兩岸關係來說,國民黨掌控國會以至贏得總統大選,恐對中共所寄望的「和平統一」更不利。因為國民黨在台灣長期被扣統派帽子,造成國民黨任何與對岸和解的行動,在民意中都動輒得咎,因此,與對岸保持安全距離,堅持作為一個獨立政治實體,應是不論台灣那一個黨執政的必由之路。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