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書法反映性格」。
不過如果當事人的書法不到一定水平,又如何可以測字般識格。我所認識的八十後,大多寫得一手奇醜無比的字,所謂醜,是指完全沒有規範化的比例與行氣,不是撇太長就是鈎太開,單看筆跡,都像一個個心智未成熟的幼稚生,難道就此可判斷他們都懷着赤子之心?這批人不但心智早熟,且才幹過人,閱歷不淺,閱書無數,中文水平極高。可他們打字比寫字多,根本沒有機會把性格滲進必需靠日子才有功的筆跡。
倒是有兩個型格很相像的七十代,都是女的,字體都很圖畫,都把一點畫成一個小圈圈,每個字整體呈卡通化的圓形。但是她倆的性格一點都不圓,反而方正得比男生還要剛。與其說這種卡通字款能反映她們內心潛意識卡通化,不如說她們有意無意之間要緊貼潮流。
尤其她們出道的年代,正是文字大大輸給圖像的時候,做設計的都推崇英文字體,認為中文字很難砌得好看,這大抵也是很多廣東歌唱片名稱要改個英文名字的原因之一。
於是,你叫這兩女子把中文字寫成一板一眼的楷書,即是叫她們穿上旗袍一樣古老,所以會把一個口字畫作一個大圓圈,把撇與點變成句號,就像穿上了夠潮的時裝。
有時是我們把一些事情看得太複雜太玄了,筆跡也有其潮流,大多數也只是潮流,書法漸成須要保育的傳統藝術,到了藝術的境界,我們才好從人家的鐵畫銀鈎中猜度出一個個內心世界吧。
逢星期五至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