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老胡同 - 李碧華

三不老胡同 - 李碧華

近年在北京,見四合院和胡同都清拆得差不多了,古都文化文物逐漸消失。迎奧運,整觀瞻,奧運完了,失去的永遠回不來。所有面臨清拆遷建的古老建築物,外牆都有一個怵目驚心的紅色大字:「拆」。無情的工人大開殺戒。
我愛逛胡同,每條胡同都有故事。不過近已失去興趣,走過的胭脂胡同還在,東廠胡同呢?史家胡同呢?康有為故居的米市胡同到過,拍過照,但它已隨戊戌政變百日維新的失敗,又屈服於商業開發工程,不見了。其他無法一一記取。北京土著比我們還要傷心。
印象中有一條三不老胡同,在德勝門一帶。當時我還奇怪:「三不老?是三個長生不老的人?抑或三樣古物?」都不是,只因唸快了,成為諧音。鄭和故居於此。
明初,小字三保的回族孩子,十一歲淨身當了太監。任內七次出使西洋,二十八年間,船隊經過三十多個國家,遠至紅海和非洲。空前創舉擴大了中外經濟上文化上的交流。不過積勞成疾,最後一次航行後便病逝了,終年六十二。故里本稱「三保老爹胡同」,說着說着,成了「三不老」。
饒是豐功偉績,他不能沿用祖宗本姓「馬」──因為一般馬匹是沒資格在紫禁城中行走的。明成祖賜姓鄭,才有「鄭和」名垂千古。
名人和名地,原來都經過變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