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股逾5%列關連人士<br>引入市場流通量概念 策略股東勢減少

持股逾5%列關連人士
引入市場流通量概念 策略股東勢減少

【本報訊】港交所(388)昨日就修訂上市規則發表綜合諮詢文件,其中針對近年多隻新股引入策略或基礎投資者,建議有一定禁售期的策略股東,不列入市場流通量內;另將持股逾5%人士剔除出公眾人士之列,他們將視為公司的關連人士。上述規定勢將減低公司引入機構投資者作為策略股東的意欲。 記者:龍婉嫻

隨着越來越多新上市公司在招股前找策略及基礎投資者撐場,他們都有半年至3年禁售期,此舉可能令真正流通量受限制或扭曲,為確保市場有足夠可供交易股份,港交所考慮在公眾持股量之內引入「市場流通量」概念,要求公司上市時必須達到設定的最低要求,並在招股書內披露,但凡守6個月或以上禁售期的,一律不計入「市場流通量」,然而是否應該及如何做,港交所將諮詢市場意見。

大公司公眾持股量降

諮詢文件又建議,降低市值逾400億元以上主板上市公司的公眾持股量,現時主板上市公司公眾持股量規定為發行股本25%,但若市值逾100億元者,港交所可酌情降至15至25%之間。
港交所稱,隨着新上市公司市值日趨龐大,為令較大市值新上市公司,在確保市場公開和有充足保障情況下,能更靈活決定其資本結構,建議將主板公司分為三層,第一層即100億元以下者,公眾持股量仍維持25%要求;第二層即市值100億至400億元的公司,公眾持股量最少25億元或15%,以較高者作準;第三層是逾400億元的公司,公眾持股量最少60億元或10%,同樣以較高者作準。
目前主板上市公司共1067間,以前日收市價計,其中844間(79.1%)市值逾400億元,市值在400億至100億之間的公司,有184間(17.24%),100億元以下的公司,僅得39間(3.66%),亦即日後大量公司公眾持股量可逐步下調。
不過,港交所另方面收緊公眾人士範圍,日後,不但關連人士、受關連人士資助買股票者,或聽令關連人士者不被當作公眾人士,連持有5%投票權者亦遭被排除在外。

董事禁售期大幅延長

另一影響廣泛的建議,是延長上市公司董事在業績前的禁售期,由目前業績公布前1個月,延長至年度、中期及季度業績結束日起,至有關業績公佈日為止,若建議實施,董事在1年當中,將有7個月處於禁售期,若日後實行季度公佈業績,禁售期更會長達8個月,雖然長期不能買賣公司股份,但港交所背後的理念,是認為董事應屬公司長線投資者,不宜積極及經常買賣其公司股份。

上市規則部份主要修訂建議

1.簡化董事履歷表格,加強加快董事信息及過往定罪判決的披露
2.豁免上市公司為自用而建造的任何固定資產交易的披露責任
3.上市公司在如敵意收購等情況下,豁免刊發目標公司的指定資料
4.提升股本變動及其他證券變動的透明度
5.要求發出股份期權時盡快作出公佈
6.放寬紅利證券、期權、權證、可認購或購買股份類似權利的持有人最低數目及分佈規定
7.規定保薦人必須證明其在整個上市過程中,均獨立於新上市公司
8.增加以網站或電子文件進行公司與股東或與港交所之間的溝通
9.加入條文,明確港交所向上市公司收集資料的權力
10.刪除要求委聘合資格會計師的規定
11.劃一主要附屬公司重大攤薄與視作出售資產的規則
12.延長股東會通知期及投票方式表決的適用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