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友Blog:動向指數認識DX和ADX - 邱古奇

炒友Blog:動向指數認識DX和ADX - 邱古奇

過去兩個周末談動向指數(DMI),相信讀者已認識了何謂+DM、
-DM和TR(真實波幅),而透過這3個數據,我們可以求取+DI和-DI。今日會續談如何計算14天±DI及其意義,並介紹何謂DX和ADX。
一日的DI數據沒有用處,DMI發明人WellesWilder主張採用14日(當然用其他日數亦無不可),其公式如下:

+DI14=+DM14÷TR14;-DI14=-DM14÷TR14

上周說過,單一日的±DI,只需把當天的+DI或-DI除以當天的TR,便可求得。至於上面的兩條公式,+DM14是指14天+DM的總和;-DM14是14天-DM的總和;TR14當然是14天TR的總和。在圖表上,DMI指標一般會標示3條線(見右圖下方),其中兩條線,就是14天(或其他日數)的+DI和-DI。
運用公式求得14天±DI數值並繪於圖上,可作分析之用,這點日後再談,現在先略談有關數值所代表的意義。舉個例說,某股最新的14天+DI數值是15,而-DI為25,即代表在過去的14個交易日裏,股價的真實波幅(TR)有15%日子是上升,有25%是下跌。同時,股價有動向(directional)的時間則佔4成(15%+25%),而無動向(nondirectional)的時間則佔6成。

量度動向強與弱

明白了±DI,可以續談DX和ADX了。如果我們把每日的14天+DI和-DI相減,其差數很有參考作用,因為它能夠反映股價的真正動向。舉個例說,若14天+DI和-DI的數值一樣,差數為0,即意味TR上升和下跌的日子相同,互相抵銷,也就是過去14天的整體股價表現,可謂無動向可言。反過來說,若得出的差數數值很大,那就代表股價有很強的動向了。
WellesWilder設計了一條公式,計算上述的差額並製作成為指標,稱之為DX(DirectionalMovementIndex),其公式如下:
DX=DIFF÷DIsumX100
公式中的DIFF,是指+DI和-DI相減的差數(只計絕對值),DIsum則是+DI加以-DI的和數。
DX比率數值最小是0,最大為100。數值越小,代表股價越是沒有明顯的動向趨勢;反之數值越大,就代表動向趨勢越明顯。
求得DX後,將14天的DX相加起來,再除以14,便得出14天的ADX(AverageDirectionalMovementIndex,可譯為平均動向指數),也就是DMI圖上的第3條線(見右圖)。
ADX其實是某段時期DX的平均數,用以將DX平滑化。值得注意的是,ADX數值越大,只代表股價動向趨勢明顯,卻沒有指出趨勢的方向是升還是跌。在股價處於明顯升勢時,ADX會升得很高,但股價處於明顯跌勢時,ADX一樣會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