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胃潰瘍是常見的急性腸胃病,患者若嚴重出血有致命危險,但現時只能以傳統開腹手術止血,中文大學的專家以「麻鷹抓魚」的概念,將鷹爪形縫合器與內窺鏡結合,毋須開刀可直接在體內縫合傷口,減低手術致命風險,此技術已進行多次動物實驗,效果理想,待技術完全成熟即可在人體應用,此項研究最近更獲頒發「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記者:梁瑞琼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講座教授陳家亮表示,該院每年約有600至800宗上消化食道出血個案,當中逾70%屬高危病人,因他們多數是同時患有心臟病、糖尿病或風濕關節痛的70歲以上長者,住院期間較易出現嚴重的胃潰瘍出血,部份病人服用的藥物也會增加出血的風險,他指,現時常用的治療方法包括是藥物、抗生素及內窺鏡治療,但約5%治療無效的嚴重患者需以外科手術縫合出血的血管。
活豬實驗7分鐘內止血
嚴重胃潰瘍患者若身體虛弱,接受外科手術後出現併發症的風險會大增至40.5%,為降低這類病人手術後的死亡率,中大醫學院前院長鍾尚志仿效「麻鷹用爪捉魚」的方法,研發出「鷹爪內鏡縫合術」,結合內窺鏡與鷹爪形的縫合器,毋須開刀下,以縫合器及內窺鏡經口腔伸入腸胃潰瘍處,直接在體內進行縫合及止血,開創體內縫合傷口的無創新技術,減低病人因開刀而出現併發症死亡的風險。
該院外科學系副教授趙偉仁表示,鷹爪縫合器外形有如鷹爪般呈內彎,經多次改良後現時演變至第八代,並已在活豬身上進行數十次實驗,成功在7分鐘內止血,豬隻胃部在手術一星期後均沒有再度出血,存活率更達100%。他估計,若有關技術應用在人體上,除可減低手術死亡率外,病人的復原及住院時間也可縮短,總手術開支或會較傳統手術低。
「鷹爪內鏡縫合術」的應用潛力很大,趙偉仁指,未來鷹爪更可取代外科縫合術及手術,進行無孔手術,他說:「將來做手術可以無傷口,用鷹爪經過口腔,再穿過胃壁入腹腔,做割盲腸、抽肝組織、甚至器官切除手術。」雖然現時已有相關的動物試驗,但他指,鷹爪內鏡縫合術現時仍在動物試驗階段,需再作改良方可應用在人體上。中大腸胃研究團隊以研發腸胃潰瘍出血的創新療法,最近獲頒200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鷹爪縫合器活豬手術試驗結果
鷹爪預備時間:7分鐘
止血時間:6分鐘
傷口縫針數目:14
手術後再出血比率:0%
手術後一周存活率:100%
手術後一周存留傷口縫合針數:10
資料提供:趙偉仁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