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日跑完馬返到屋企,未到晚飯時間,於是睇電視新聞,睇完正想出門去馬會,換衫之際接建築邦來電:「喂,我喺大埔乜乜中心商場,電器舖內電視正在播映《傑出華人系列之余英時》,你一定有興趣睇。」
再開番電視,點出得門呀,坐在電視機前,睇到非常感動,曾經淚為之下,嚇親老婆。香港電台真係好好心機攝製《傑出華人系列》,遠赴普林斯頓大學拍攝余英時夫婦起居生活,大教授嘅薪水,足以支撐余氏住得安樂,安享晚年,如果佢哋住在香港,點可以住大屋、近竹林,細心做學問吖。物質好多時與做學問無關,但若有物質支持,不憂柴米,享受充份言論思想自由嘅話,學者做學問會更加得心應手。
鬼子佬講以前香港係借來的地方處於借來的時間。但係借得啱啱好,一九四九年以後,就是在這細小借來的地方,孕育了多少人才。余英時本來考入燕京大學歷史系,因父親逃難來港,佢特別來港一行,佢話一過了羅湖橋,好像頭上的壓力就沒有了,思想自由了,於是留在香港,因緣際會入咗桂林街新亞書院,跟隨錢穆先生學習,後來新亞推薦佢到哈佛讀博士。錢先生在其他地方寫新亞早期情況,曾經講過話送余英時到哈佛,係想希望佢他日成材,回到新亞教導啲學弟,但後來知道哈佛會留用余英時,就不忍阻佢前程,冇叫佢返香港。於是余英時在美國幾一帆風順咁發展佢嘅事業。
余英時話,在香港逗留嘅日子,覺得香港好自由,大陸共產黨與台灣國民黨都視余英時為反對派,唯獨香港可以容忍佢,令佢深感自由之重要,故此佢語重心長咁話:如果香港人認為我對香港有意義,那麼一句話不能不說,香港人不要為自己洗腦!余英時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期,飄泊香港,深知中國學生去國無依之苦況。一九八九年中以後,佢在普林斯頓大學發揮影響力,幫助不少當時流亡美國嘅中國學生,其中好多已在大學取得博士學位,開始獨立成名,算係余先生對故國回饋。各位如果錯過咗,可以到香港電台網站 http://tv.rthk.org.hk重溫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