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編劇工潮,明星導演,支持編劇,一起杯葛金球獎,令金球變成了渾球。
美國的民主,基本的原則,首先是「團結」。換了另一個醬缸型的社會,首先是編劇一定罷不成工:這位收一萬,老闆嫌貴,另一個自動獻身八千。
在歐美,許多科技公司向全球出口,須要各國文字的翻譯。阿拉伯文、日文、西班牙文,在紐約和倫敦,翻譯字字千金,都有公價。
只有中文的翻譯費最低賤,因為中國留學生自己搶爛價,明明一千美元譯一千字,阿拉伯人和日本人,同族都不會降價互搶生意,但中國人會。後來的搶原先的,他收一千,我只收八百,更後來的,只收三百,而且向不懂中文的翻譯公司「篤背脊」:一千元請的這一位,他不行的,你看:這裏錯,那裏也不行,快快幫襯我,我收得便宜,替你搞定。
美國的編劇,沒有中國醬缸裏的「文人相輕」這回事。都是心理正常的知識份子:價錢不對,大家一起團體爭取。老闆能不能逐個擊破,找幾個新入行的年輕人秘晤耳語,告訴他們:給你八百,別理會那幫搞事份子,我捧你?
行不通的,因為編劇工會都團結,文化氣質不一樣,「挑撥離間」的劣質政治,沒有存活的餘地。
然後是明星了。他們不抱怨罷工的編劇「阻住個地球轉」,剝奪了自己出風頭的機會。編劇是幕後人物,你罷工,我如果支持,我會陪你一起犧牲紅地氈的風光。金球獎為什麼要因為幾個編劇而停下來?
換了在香港,一幫罷工者,早已「千夫所指」,揹上「阻住個地球轉」的罪名,英文是沒有這句話的。
一個天性自私的社會,必定與民主無緣。因為一旦冒起了一個強權,就會有許多人向強權自動靠攏。他們只會為自己着想:我有得吃就夠了,我沒有義務陪你一起爭取,以免最後連我受累,自己也沒有。在中文裏,「明哲保身」是自私的一個委婉詞。
編劇大罷工,金球獎今年也沒有了。導演、攝影、燈光、特技、卡通,有多少人想藉今年的金球獎上位?因為一伙編劇,就此壞了大事。金球獎的老闆,可以向他們耳語:來來來,別理他們,你們年輕,需要名利,我為你們另搞一個「青年金球獎」,他們杯葛,由他們自己淘汰好了。
美國的演藝人是好樣的,他們更懂得什麼叫「顧全大局」。外國企業的翻譯金,為什麼中文最便宜?因為在人格Cheap,一定是你自己先降價的,只為了你是後來的新移民,你要吃飯。這一點,也沒有錯,但所謂「國家觀念」,只要在外國見識過,就知道值幾文錢了,總之連西班牙和阿拉伯人都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