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府總部似特首皇宮<br>無預留示威地方捱轟

新政府總部似特首皇宮
無預留示威地方捱轟

【本報訊】政府批出合約造價達52億元的添馬艦新政府總部工程,予「門常開」設計方案承建商金門-協興聯營,預計2011年5月竣工。佔地4.2萬平方米的新政府總部,逾一半地方綠化及開放給公眾,卻未有預留地方予民間集會示威。議員和團體擔心政府聽不到民間聲音,質疑特首曾蔭權將新政府總部當作自己的「皇宮」。
政府於去年3月公佈4個候選設計,其後舉行展覽及公眾諮詢,收集了14,091張意見卡及電話訪問逾8,300名市民。政府委託的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研究顯示,另一候選承建商、去年10月曾有職員在政府網頁瘋狂投票企圖「造馬」的中國建築-禮頓-有利聯營提交的「帆船」設計方案,略較「門常開」受公眾歡迎。

「門常開」最快下月施工

行政署長麥綺明解釋,評審時60分是計算質素,例如美感、環保及設計等,40分計算價格,門常開得分最高,故成為新政府總部興建藍圖;初步估計工程費用只需49.4億元,但不排除超出52億元上限,需再向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申請撥款,但她以屬於商業敏感資料為理由,拒絕透露「門常開」設計是否在4個標書中造價最貴。「門常開」最快下月施工。
負責設計的本地著名建築師嚴迅奇表示,新政府總部將會由3部份組成,包括樓高27層、司局級官員辦公的政府總部辦公大樓;有一個可容納120名議員議事廳的立法會綜合大樓;及坐擁無敵海景的行政長官辦公室所在的政府總部低座。嚴迅奇指,約2.102萬平方米的綠化休憩用地將開放給公眾,由金鐘穿過新政府總部的「開敞大門」可直抵將來的中區海濱長廊,猶如一幅「綠地氈」。大樓並採用多項節能設施,包括人流感應的照明系統,及採用自然光線,落成後將會成為全港最環保的政府建築物。
不過,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李永達質疑,設計沒有預留任何地方將來供民間集會示威;醫學界郭家麒批評,行政長官的新辦公室附近有很多水體設計及欄杆,阻隔團體前往請願,「花咗52億,只係做咗曾蔭權皇宮」。

新政府總部藍圖

立法會綜合大樓

政府總部低座

露天劇場

蓮花池

添馬艦新政府總部小檔案

土地面積:約4.2萬平方米

總樓面面積:約12.916萬平方米

地積比率:約3.8倍

休憩用地:約2.102萬平方米,由南至北、金鐘直達將來的海濱長廊綠化地帶,猶如一幅「綠地氈」

座數:3座,由政府總部辦公大樓(高座)、政府總部低座及立法會綜合大樓組成

政府總部辦公大樓:樓高27層,主要是政務司司長、財政司司長及12名局長的辦公室

政府總部低座:樓高4層,包括位於3樓的行政長官辦公室,及行政會議議事廳

立法會綜合大樓:樓高10層,包括一個可容納120名議員的立法會議事廳

其他設施:逾500個停車位、觀魚台、荷花池、雕塑亭及添馬閣,大多數開放給公眾

資料來源:行政署

政府山見證殖民地史

【本報訊】新政府總部預料2011年中落成,現時在中環下亞厘畢道的政府總部(又稱政府山),是拆是留,政府未有定案。學者指出,政府山與附近的聖約翰座堂、立法會大樓,是最能反映香港殖民地歷史的建築群,「如果拆咗,成個關係就斷晒」。
行政署長麥綺明表示,政府對現有政府總部的去留持開放態度,「我哋會諮詢,但要喺土地用途、交通運輸同埋保育用途幾方面平衡」。
香港大學建築文物保護課程主任李浩然教授表示,政府山、立法會大樓(前身是高等法院)、聖約翰座堂及遮打花園(前身是木球會),分別象徵了港英年代的公務員體系、司法、英國國教及英國國技,「英國所有殖民地,都會有呢幾種建築物聚埋一齊,香港唔例外。佢哋最具代表性去反映香港整個殖民地歷史、空間同意義」。
他說,雖然木球會已遷址,但空間仍然保留着,而立法會大樓與聖約翰座堂均已列為法定古蹟,受到保護,最可能被清拆的便剩下政府山。

「政府唔應該咁短視」

立法會議員郭家麒認為政府應該保留政府山,「政府唔應該咁短視,將一塊咁有歷史價值嘅地方賣俾地產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