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扁拒為後天立委選舉負責:敗選不辭黨主席

阿扁拒為後天立委選舉負責:敗選不辭黨主席

台灣總統陳水扁昨日在總統府接受《蘋果》專訪時首次明確表示,這次立委選舉與總統選舉是「一次選舉」,民進黨整個選戰思維、規劃與輔選策略都是合二為一,因此「要等三二二總統大選選完後才知輸贏,才有所謂的責任不責任」。這意味着即使民進黨在立委選舉中落敗,陳水扁也不會按慣例辭去兼任的黨主席,仍將帶領民進黨力拼總統選舉。

陳水扁也強調,近日為民進黨立委候選人掃街拉票時,感受到支持者的熱情仍在,與民調有很大出入,相信民進黨可拿到50席,再由謝長廷在當選(總統)後去「喬過半」(搞到過半數)。他說,謝擔任行政院長時就希望穩定國會多數,「至於他找誰合作,我不認為他已有譜,而是等選舉結果揭曉」。
外傳謝長廷的幕僚期望出現鐘擺效應,即先輸立委選舉再贏總統選舉,陳水扁認為,那是悲觀主義、失敗主義,只要立委不要選得太壞,下次總統大選時支持者就更有信心。

「中國害怕台灣民主」

陳水扁也澄清,謝長廷與他的大陸政策並非南轅北轍,謝主張開放,仍堅持台灣主體性,「與我所說『積極管理、有效開放』有那裏不同?」至於台北如何因應北京和華府就入聯公投的聯合施壓,他只回應:「中國最怕台灣民主,因為中國本身不民主但害怕台灣民主。」
被問及國務機要費案時,陳水扁強調:「政治是齷齪的、骯髒的。(國務機要費案)那是政治的奪權鬥爭,只是透過司法途徑手段在搞政治,進行血淋淋赤裸裸鬥爭。當時我就告訴大家,既然是政治鬥爭,就要比氣長,要撐過去,不能被鬥倒。」
對於八年執政的得失,陳水扁說,最大遺憾就是2005年只能夠完成國會改造,將立委席次減半、採取單一選區兩票制,但無法在憲政改造上有所突破。而最大成就感來自台灣主體意識高漲,結果,國際社會更清楚認知「台灣是台灣、中國是中國,一邊一國」。
有別於第一夫人吳淑珍曾公開批評,《蘋果》對第一家庭的報道讓她實在不爽,陳水扁也談到新聞自由的代價就是讓他受盡很多委屈,又婉轉地說:「我願意接受任何批評指教,我從來不怪。」
台灣《蘋果日報》

陳水扁車隊「掃街」時,現場鞭炮瀰漫,其隨扈(左)拿出防彈手提包為他遮擋。林啓弘攝

點滴
候選人廈門拉票

台灣立委選舉戰火燒到廈門?!金門的無黨籍立委候選人胡偉生,本月3日專程搭船到對岸的廈門,向戶籍在金門的台商拉票,他的創舉被指是台灣民主選舉以來第一人。當胡在廈門街頭拉票時,更獲當地市民上前握手打氣,而兩名公安則一直跟隨,但沒有阻止。 《中國時報》

37%人對政治悲觀

今年是台灣的選舉年,除本周六登場的立委選舉,還有3月的總統大選。據當地一家物業公司的民調顯示,37.3%民眾對今年政治情勢感悲觀或非常悲觀;68%民眾稱,當前政局影響了置業意願,逾半受訪者對樓市投資暫持保守、觀望心態。當中有近半數人擔心兩岸關係今年仍難獲改善。 中央社

「政治是齷齪的骯髒的。(國務機要費案)那是政治的奪權鬥爭,只是透過司法途徑手段在搞政治,進行血淋淋赤裸裸鬥爭。」──陳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