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判官裁定:電台發牌制違憲<br>政府輸打贏要 迫官擱置判決

裁判官裁定:電台發牌制違憲
政府輸打贏要 迫官擱置判決

【本報訊】民間電台被電訊管理局引用《電訊條例》作出檢控,裁判官游德康昨早裁定部份條文賦予特首過大權力,認為有關發牌機制屬違憲,撤銷全部14張傳票。控方立即陣前易帥,派出署理副刑事檢控專員薛偉成於下午出庭陳詞,指裁決不恰當。裁判官最終改變初衷,擱置撤控的決定,並暫緩執行有關裁決,曾健成等人直斥政府「輸打贏要」。記者:楊家樂

裁判官游德康昨早於東區裁判法院宣讀裁決時,指《電訊條例》中未有清楚列明市民申請架設電台的所需條件,亦沒有提及審核準則及上訴機制等細節,一旦市民申請失敗,也明顯不會獲當局解釋原因。

指特首有機會操控

游德康又指,本港的電台發牌制度由特首會同行政會議成員作出最終決定,惟負責向特首作出建議的廣播事務管理局,當中成員正正是由特首親自任命,令特首有機會作出操控,明顯缺乏獨立機構的監管,特首的權力亦如無人限制。
基於有關發牌機制限制言論自由,違反《基本法》及《人權法》,裁定撤銷海昇科技有限公司、曾健成、陳妙德、潘達強、楊匡及梁國雄的無牌使用電訊設備等14項罪名。
主控官R.G.Turnbull聞判後立即申請將案押後至下午,控方派遣署理副刑事檢控專員薛偉成出庭陳詞,力指根據《裁判官條例》及有關案例,法庭應就違憲與否一事,轉交更高級的法院審理,而非撤銷控罪,將聆訊終止。他又要求法庭暫緩執行裁判違憲的決定,否則民航及紀律部隊使用的頻道將大受影響,危及公眾安全。游德康考慮後接納控方建議,擱置撤控的決定,暫緩執行有關裁決,並將案件押後至下月11日再訊,等候控方準備上訴文件。
眾被告昨日的心情,可謂一時升上天堂,一時又跌落地獄。中午時眾人還於庭外示威,高呼「奸有奸輸、判決有理」,更即時宣佈重開電台。惟到下午,眾人對於控方言論深感不滿,「阿牛」曾健成一度於庭上要求薛偉成「收聲」,梁國雄更懇求裁判官「唔好中主控官嘅計」。

署理副刑事檢控專員薛偉成昨臨危受命,代表控方出庭陳詞。楊家樂攝

阿牛堅持重開電台

民間電台發起人曾健成批評,政府昨日不服上訴和要求暫緩執行裁決是「輸打贏要」,認為政府是以人治凌駕法治,「黃仁龍(律政司司長)今次明顯係想追殺民間電台,追殺華叔。」他堅持鐵定於周四晚在旺角行人專用區繼續廣播。
被控參與民間電台非法廣播的支聯會主席司徒華表示,法院的判決反映本港司法仍然保持獨立和公平,「目前嘅《電訊條例》有好多唔合理、唔完善嘅地方。」對於政府要求法庭暫緩執行裁決,司徒華認為政府提出上訴的理由並不充份。
立法會議員涂謹申指將於本月23日立法會上動議就港府從速檢討現行《電訊條例》,開放及維護人民大氣電波廣播權益作辯論。
案件編號:ESS31207-11,36868-73,36925-27/06

判詞重點

1〉《電訊條例》中未有清楚列明市民申請架設電台所需條件,亦沒有提及審核準則及上訴機制,條例有欠清晰

2〉電台發牌制度由特首會同行政會議成員作最終決定,惟負責向特首作出建議的廣播事務管理局,成員是由特首任命,明顯缺乏獨立機構監管

裁判官游德康

民間電台

2005年10月3日第一次在FM102.8頻道廣播。民間電台網頁圖片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蔡素玉(中)出席節目。

行政會議成員張炳良(中)擔任嘉賓。

全國人大代表朱幼麟(左)參與廣播。

民間電台案事件簿

14/07/05:「民主救港力量」成員到廣播事務管理局申請成立民辦電台

03/10/05:未獲牌照的民間電台透過FM頻道進行了1小時廣播,被新城電台投訴

06/10/05:電台召集人曾健成申請於11月試播,遭影視處拒絕

29/08/06:民間電台遭電管局查封

04/10/06:民間電台復播,由公民黨成員毛孟靜任主持

13/10/06:電管局再查封該電台,帶走曾健成

17/11/06:曾健成及三名相關人士遭落案起訴

14/07/07:傳媒人林旭華、立法會議員梁國雄等四名民間電台講者被票控

26/11/07:司徒華因曾出席該台節目被控,於法院提堂

04/12/07:曾健成等在民間電台案聆訊中指電訊條例違憲,要求案件交高等法院審理,裁判官決定押後至08年1月8日裁決

08/01/08:東區法院裁判官裁定電訊條例違憲,但其後暫緩執行有關裁決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外國早已開放大氣電波

【本報訊】本港的電台廣播,無論在政策及技術上均比外國落後,香港至今只有三家電台,合共七個FM頻道及六個AM頻道,政府一直以頻道不足及擔心互相干擾為理由而限制電台數目的增長。有批評指這是由於港英政府在60年代制訂廣播政策時,因擔心香港訊號傳到內地,所以刻意將發射能量降到最低,因而需減少頻道的數目。
不過,反觀國際社會,開放大氣電波早已是電台廣播發展趨勢。美國合共有電台共13,000多間,包括各類型的地區及小眾電台,民間可自由申請開辦電台;美國聯邦電訊局採用拍賣的形式分配電台頻譜。台灣也由1993年起開放電台頻道,至今已有170多間電台。

歐美發展數碼廣播

在廣播科技發展方面,歐美各國積極發展數碼聲頻廣播,以取代傳統的電波廣播。數碼廣播可以容納更多頻道,音質亦較清晰。現時全球有40個國家有數碼廣播,台灣及韓國也有推出數碼廣播。以英國和德國數碼電台的覆蓋面已超過85%;丹麥和比利時數碼電台已可全面覆蓋;挪威更計劃在2014年全面取代傳統廣播。但港府以數碼收音機售價比普通收音機昂貴,市民未必接受為理由,多年來沒有積極推動和引進數碼廣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