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本來是常識,但經大師說出來,馬上變成真知灼見,給奉若領路明燈。
看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談起建築未來,一針見血:現在的問題不是建築不夠多,而是太多。建築專家自鳴警鐘,怎不教人驚心。但安藤還是繼續工作,只是他選擇往地底走,未來幾項大計劃全是發展地下城市空間,把地面留給草地、天空,和市民。
全世界最大的建築實驗場如今在中國,所有大師沒錢沒地方實踐的天馬行空點子,相繼在大陸地如煙花盛放,此起彼落。在巴黎遇見過幾個建築系的中國留學生,學習特別用功勤奮,都說要快快把書唸完回國參與起樓,其豪情不下於上一代那批留學知青回國建設新中國的心情,當中不是沒有令人驚恐之處。
建築界女明星ZahaHadid替理工大學設計「創新樓」已成定案,有趟和朋友說起,我講得興奮,期待早日看見她風格強烈的流線型建築落成。二十年前讓她一鳴驚人的山頂項目沒有建成,我仍覺得可惜。朋友卻覺得太花錢,問何不設立獎學金,安排學生去海外進修更實在。
話真不是這樣說的。Hadid的簽名式是breaktherules,她的作品無視任何規範,在一個如此破格的空間裏學習,學生耳濡目染的是創新的精神。當你看見這樣的地標,你就會明白breaktherules的重要,不要把不可能當真,所謂創意莫不是如此,還要去哪裏找?物超所值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