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之癢」造就奧巴馬

「16年之癢」造就奧巴馬

奧巴馬變成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大熱門,美國學者巴龍(MichaelBarone)認為這可能是選民「16年之癢」作祟--選民每隔16年就會冒險選新人做總統,寄望為國家帶來轉變。

求變牌壓倒經驗牌

巴龍指出,政治資歷和經驗,向來是總統參選人的有利條件,但艾奧瓦州黨團會議反映選民「求變」的心態,1976年卡特(JimmyCarter)和1992年克林頓(BillClinton)當選就是「16年之癢」造成。
1976年,名不經傳的卡特擊敗競選連任的總統福特(GeraldFord),關鍵是美國經歷了越戰和水門事件後,經濟陷入滯脹局面;1992年,老布殊(GeorgeBush)挾着打贏波斯灣戰爭的氣勢,但經濟陷入衰退,結果敗給克林頓。這兩次大選,選民都渴望有全新的開始,寧願選擇新人做總統。如今,經過喬治布殊8年執政,美國深陷伊拉克戰爭泥淖,加上次按危機爆發,美國經濟陷入滯脹的困局,奧巴馬主打「求變牌」,吸引力自然大過希拉莉的「經驗牌」。
美國《華爾街日報》

民主黨提名戰封盤

奧巴馬贏了艾奧瓦州黨團會議後氣勢如虹,不用看民調,只看博彩公司的盤口就知道他人氣急升,愛爾蘭博彩網站TradeExchange,指奧巴馬贏新州初選的機率達90%,最終獲民主黨提名的機率增至66%;愛爾蘭最大博彩公司PaddyPower,更宣稱美國民主黨提名戰已結束,奧巴馬贏得提名。
彭博社

奧巴馬無錢買機票

奧巴馬現時名氣響噹噹,誰想過他七年前曾有潦倒時。他前天在新州一間珠寶店買頸鏈給兩名女兒時,向助手透露在2000年黨代表大會國會提名戰中落敗後相當窮困,當他在機場用扣賬卡買機票,竟然被航空公司拒收他的扣賬卡。
路透社

「冒牌奧巴馬」上位

奧巴馬的人氣帶挈了「冒牌奧巴馬」──洛杉磯黑人演員巴特勒。巴特勒容貌極似奧巴馬,從去年8月開始,便以冒牌奧巴馬身份出席商業活動和清談節目訪問,加州一家娛樂公司更為他安排各種「奧巴馬替身」生意,甚至派冒牌特工保護,令人更加真假難辨。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