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部省下令,小學教育借鑑印度經驗,學習印度人怎樣教小孩:年方五歲,能寫出一篇英文故事,算學能力高強,上台講話,也就是美國人說的presentation,頭頭是道。
除了一九四一年偷襲珍珠港之外,日本人做每一件事,思考嚴謹,判斷高強,不會押錯寶。日圓一萬大鈔,上面的人像,是一位叫福澤諭吉的偉人。他本來精通中國儒家文化,後來接觸到法國的人文思想,覺得歐洲那一套更好,轉而呼籲:不要再學中國,改學西洋,學英國的君主立憲,學荷蘭的交通航海,學德國的軍事紀律,學法國的藝術審美,明治維新,把一切學到手,再出兵打俄國。
日本人對於印度,心情比較複雜。日本的佛教,是印度傳過來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印度由英國管理,日本提出「亞洲是亞洲人的亞洲」,主要就是向印度喊話,叫印度人趕走英國佬。印度的甘地和尼赫魯,對日本的軍國主義政府,也一度很有好感,大戰期間,英國人用印度兵派上馬來半島的前線,也有過一點顧慮,怕印度人中了日本的心戰術,亞洲人不打亞洲人,掉轉鎗頭兵變。
日本人骨子裏不敢看不起印度,因為印度人其實有骨氣、有尊嚴,珍愛自己的文化。印度的瑜珈和冥想,都是日本人追求的高境界。印度人的溝通技巧,別有一套,不論學者還是小販,口才動聽,滔滔不絕,一位印度大師在台上講修煉,可以把上萬觀眾聽得如醉如癡。
因為印度人自知在國際社會的等級不高,在西方受到歧視,印度人是所謂underdog,六千年文化,越要在世界出頭,越要懂得sell自己。印度人說話的樣子非常誠懇,比英國人還紳士,但英國人看穿了印度人骨子裏的cheap,同時也有點嫉恨印度人比自己的心腸更狡詐更鬼。日本人下令小學教育向印度人學習,必定經過幾十年的研究,日本最有性格的首相小泉純一郎,訪問德里,日本跟印度靠攏,一早就現出了瞄頭。
印度人可以向日本學什麼?學學人家的整齊清潔,但這一點很困難。印度的種族和民族複雜,缺乏凝聚力,看看印度人擠火車,車廂裏有兩千人,車頂站着躺着的也有三百,車廂之間的鐵梯,也掛着五百。印度人認為他們的髒亂是一種生活態度,但他們是東方文明最古老的龍頭,英語流利,對世界有巨大的貢獻,歐美漸漸對印度人另眼相看,連高傲的日本也要學,這一點,其中有豐富的聯想。
因為這兩個國家,負起二十一世紀振興東方文化的重責。美國人太奢費了,學學印度人的豁達與安貧。日本人太木訥,講話像一根木頭,學學印度人的魅力口才,這就叫globalized嘛。讓一切美好的價值觀融和在一起,這個世界,明天一定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