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IT業出現隱憂

印度IT業出現隱憂

大部份人到訪印度邁索爾,只為看看當地聞名遐邇的王宮。其實,在這個位於有「印度矽谷」美譽的邦加羅爾南面的城市,還可以看到印度一步一步走向現代化的里程碑。全球其中一座最大的企業訓練場所「環球教育中心」就座落於邁索爾,並由印度資訊科技界(IT)龍頭Infosys負責營運。
走進這座中心,你會察覺到印度的IT生意前途無限。鮮有一種行業能長期高速擴張,它就能辦到。印度自誇在過去10年,每年都有增長近30%,營業額高達500億美元,佔印度國內生產總值5.4%。不過,部份印度人開始提出疑問,究竟這個行業的高速增長還能維持多久。

不斷改進贏得生意

印度有160萬人從事IT工作,大多數都是坐在電腦面前,埋頭苦幹地為西方企業編寫程式軟件,並在地球的另一邊為後者保養電腦。所以,印度的IT公司毋須要有龐大本土人力作後盾,繼續提供高質素服務。
其中一項最重大的改革,是將製造業的一套應用於服務業方面,例如建立成熟的人力供應鏈。Wipro顧問部門負責人GirishParanjpe說,印度業界十分着重驗證和不斷改進,這種精神為他們贏得不少生意。
就是這樣,印度IT公司在獨特的環境中佔了上風。需求方面,西方企業一方面要節流,另方面需要人手保持其電腦系統運作暢順。從供應角度看,印度有一隊訓練有素、兼能說英語的工程師,更重要的是人工便宜了一截。
光纖技術發達將東西方兩地聯繫起來,而滙率因素令這種互惠互利的做法更具吸引力,因客戶以美元付款,印度的IT公司只須用盧比出糧給員工。

盧比升值成本增加

既然如此,那又何須顧慮太多?顧問公司ForresterResearch的艾特說,印度IT界其實面對着連串威脅,首要難題是盧比兌美元最近數月急速升值,現價已較06年中的谷底高16%,令極倚重美國市場的印度IT業少了一項優勢;其他結構性問題也陸續浮現出來。
首先,印度基建不足,一些在邦加羅爾工作的人,每天花在交通上的時間便多達4小時。而政府向IT業提供的稅務優惠,部份將於2009年到期。
其次是對手開始從後追趕,諸如中歐的IT業或許難以超越印度的規模,惟他們也有能力爭取到巨額合約。人才短缺也是問題,印度每年畢業的工程系學生約25萬人,但只有一半人加入IT行業。再者,Accenture、IBM和惠普等6大科技企業,在印度聘用的人手已由02年的10萬人,增至目前的15萬人,令他們有條件挑戰印度IT公司。

美經濟放緩IT減開支

第三,美國經濟放緩,短期而言企業的IT相關開支將會下降。長遠來看,印度IT業要不時自我增值,因為現階段提供的服務,一段日子後或不再需要大量人手處理。
Nasscom的卡力克說,印度IT業反應未夠快,但仍有時間去改變一些事情。另一顧問機構Gartner伊恩加爾指出,假如大企業於未來3、4年減少在顧問和高回報環節的支出,印度IT業增長和毛利勢雙雙下跌。幸運地,當地的IT公司已準備就緒,關鍵是他們要自動自覺。
2008TheEconomistNewspaperandTheEconomist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