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初選選戰激烈,戰場已由對選情起指標作用的艾奧瓦州(Iowa),轉到可以奠定勝局的新罕布什爾州(NewHampshire)。美國大選傳統中,候選人若贏得新州,基本上已贏得總統提名。本來在這個「花崗岩州」,競逐民主黨提名的希拉莉形勢一直佔優,但在新州明天(周二)初選舉行前夕,她似乎要陰溝翻船,有民調顯示她的勁敵奧巴馬(BarackObama)支持率大幅領先她12個百分點。若連輸兩州,希拉莉選舉勢危了。
奧巴馬選情氣勢如虹,在艾奧瓦黨團會議旗開得勝後,民調顯示新州也倒入他的懷抱。在美國有線新聞網絡的民調中,他和希拉莉的支持率打成平手,都是23%。但美國研究組織(ARG)上周五和周六進行的民調顯示,他領先希拉莉12個百分點。
晚宴風頭全被奧巴馬蓋過
新州選情逆轉,希拉莉本人感受最深。上周五,民主黨在新州舉行的「100俱樂部」晚宴中,民主黨候選人都有份出席,希拉莉在支持者掌聲中進場,但風頭完全被奧巴馬蓋過。奧巴馬備受支持者簇擁,大聲吶喊着他的新口號「開火!去吧!」(FiredUp!ReadytoGo!),場內支持者比希拉莉多一倍。
形勢不對,希拉莉趕緊變陣,打經驗牌之餘,也打求變牌,聲言自己獲選「第一天開始已做好總統準備」,並會為華府帶來變化,又暗諷奧巴馬只是喊出求變口號,但實際上是變色龍,在醫療政策和伊戰立場搖擺不定。
不討人喜歡 「令我很傷心」
可是毋須奧巴馬反擊,已有人代勞。選戰策略是要先將希拉莉踢出局的愛德華茲說:「每次奧巴馬說求變,每次我求變,守舊的勢力都是發出攻擊──每一次都攻擊。」新州選民哈蒙口嘴說未選定人選,卻說:「奧巴馬令人耳目一新,朝氣勃勃,希拉莉似乎倦透了。」
最令希拉莉傷心的,應該是在新州前天舉行的競選辯論,主持人居然單刀直入說她不那麼討人喜歡,迫得她笑着自嘲地說:「我沒有奧巴馬那樣討人喜歡,這點令我很傷心,但我會撐下去。」
新州一直是民主黨主流派重鎮,有政治分析員表示,新罕布什爾州選民結構出現變化,超過1/4選民是新的,沒有投過克林頓一票,不少更傾向支持奧巴馬。若失掉新州,要撐下去的希拉莉仍有足夠財力撐至下月五日的「超級星期二」作最後頑抗。她自己曾說,那將是勝負大戰,輸了,她的女總統夢將要破碎。
求變成為大選主題,前天贏得懷俄明州黨團會議的共和黨參選人羅姆尼(MittRomney),也在演講中說了20次求變,但在新州初選民調仍落後麥凱恩(JohnMcCain)最多六個百分點,至於在艾奧瓦州先拔頭籌的赫卡比(MikeHuckabee)承認自己在新州勝算不高。共和黨群雄亂戰,至新州結束初選還未看見領跑者。
美聯社路透社/美國有線新聞網絡/英國《星期日電訊報》/美國《新罕布什爾州工會領袖報》/《獨立報》
奧巴馬vs希拉莉
求變vs經驗
奧巴馬打着求變牌,出席hip-hop街舞會,凸顯要為華府帶來新面貌。希拉莉主打經驗牌,聲言入主白宮的第一天已能領導國家。但求變與經驗,克林頓1992年上台後,美國嬰兒潮一代人接了大戰一代人的薪火,早已講求變,不講建制經驗。
朝氣vs老態
美國已故總統甘迺廸(JohnF.Kennedy)文膽索倫森(TedSorensen),將46歲的奧巴馬封為甘迺廸繼承人,說他同樣年輕迷人,能給國家帶來新氣象。希拉莉則60歲了,跟和她站台的奧爾布賴特一樣,開始呈現老態。
凝聚vs分化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記者沙利文認為,奧巴馬就像共和黨已故總統列根(RonaldReagan)般可在國家分裂時凝聚國家,尤其是他不曾投票攻打伊拉克,撤軍沒有包袱。希拉莉從來是爭議性人物,保守派嫌她太左,自由派嫌她太中間。
感性vs理智
奧巴馬說話總是一派從容,更不會對着麥克風聲嘶力歇大喊口號,表現更有人情味。希拉莉形象從來硬朗,從衣着到作風,都是一派強人本色,甚至被譏笑為控制狂(controlfreak)。曾跟兩人握手的艾奧瓦選民莫耶說:「我望着奧巴馬,他雙眼充滿誠懇;但希拉莉動作很生硬,好像機械人。」
買一得一vs買一送二
奧巴馬競選有個秘密武器──他的黑人妻子,但他早已聲言她將來只會做着傳統的第一夫人角色。希拉莉拉來曾做總統的夫婿克林頓(BillClinton)助選,有利有弊,好處是選民會想起克林頓主政時的經濟榮景,壞處是選民不要「克林頓王朝」損害美國民主政策。
美國《紐約時報》/英國《星期日電訊報》/《星期日泰晤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