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昌染指醫療<br>盼成第三支柱 覓收購

德昌染指醫療
盼成第三支柱 覓收購

【本報訊】德昌電機(179)管理層向證券界表示,希望透過將內部工程及技術部門,與過往多年收購回來的技術互相結合,令集團由單純的中國工業企業,變為一個科技含量較高,以及擁有多項技術的跨國企業,藉此回復盈利能力。不過,德昌表明,有關成效不會於數年內顯現。該股上周收報4.32元,升0.47%。 記者:陳健文

德昌又表示,計劃用3至5年時間,發展以往未有涉獵的醫療產品市場,培養成為汽車零件及工商用產品以外的第三個支柱業務。長遠而言,德昌更計劃於未來2至3年內,在醫療產品市場進行收購。
滙富證券與德昌電機管理層會面後發表研究報告稱,德昌管理層認為,以往所持的「中國製造,海外銷售」策略,已不能再帶來競爭優勢。管理層更認為,這是導致過往7至8年,旗下產品議價能力以及整體盈利被削弱的主要原因。
德昌希望透過新技術、創新概念、增值產品,以及與客戶建立緊密關係,從而將集團與其他競爭者區別出來,恢復議價能力。管理層舉例說,如近年購入的SaiaBurgess及Parlex,集團可透過融入相關技術,令德昌有能力與客戶共同開發新產品。

轉型需3至5年始達標

集團認為,若成功轉型,便可從低估值的純生產企業,搖身一變成為估值及科技要求門檻較高的技術型企業,這便是集團的最終目標。德昌估計,最少需要用3至5年時間才可達到目標,因為撇除開發問題,產品組合只有約20%定單可每年更新。
對於整體業務前景,德昌表示,雖然預期歐洲及北美洲業務於下半年度(07年10月至今年3月)可能出現放慢,但仍相信全年營業額增長5至7%的目標可達到。若歐元持續高企,預料上半年度良好的增長勢頭,可延續至今年3月。
德昌承認,人民幣升值、內地工資上升及原材料價格高企等因素,均加重集團生產成本,會透過降低銷售及行政成本,以抵銷相關負面影響。集團舉例,作為主要生產材料的銅,已就未來9個月的銅消耗量作相應對冲,希望透過多項控制成本措施,令下半年度毛利率可維持於上半年度水平。德昌上半年度毛利率約26%。
滙富認為,按德昌目前經營情況評估,約15倍預測市盈率屬合理水平,若日後證明其轉型策略成功,有條件調高評級,惟仍須數年時間驗證。

證券行對德昌評級及目標價

摩通
投資評級:中性 目標價(元):4.10

瑞信
投資評級:中性 目標價(元):4.25

德銀
投資評級:沽出 目標價(元):4.03

中銀國際
投資評級:跑輸大市 目標價(元):4.00

美林
投資評級:沽出 目標價(元):─

花旗
投資評級:沽出 目標價(元):3.50

大摩
投資評級:增持 目標價(元):6.60

瑞銀
投資評級:購入 目標價(元):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