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修車師傅對一個大學教授、也是他的老主顧說:
「博士,有一個又聾又啞的人來到一家五金店買釘子,他把兩個手指併攏放在櫃台上,用另一隻手做了幾次錘擊動作,店員給他拿來一把錘子。他搖搖頭,指了指正在敲擊的兩個手指頭,店員便給他拿來了釘子,他選出合適的就拿走了。那麼,博士,聽好了,接着進來一個盲人,他要買剪刀,你猜他是怎樣來表示的呢?」
教授舉起右手,用食指和中指做了幾次剪刀的動作。修車師傅開心地哈哈大笑:「你這個笨蛋。盲人當然是用嘴巴說要買剪刀啦!」
修車師傅得意地說:「今天我用這個問題把所有顧客都考了一次。」教授問:「上當的人多嗎?」修車師傅說:「不少,但我事先就斷定你一定會上當。」「為什麼?」「因為你受的教育太多,博士,從這一點上就知道你不會太聰明。」
這是美國一位叫阿西莫夫的教授自己寫出來的小故事。他自認非常善於做智力測驗,智商一直很高,讀書成績永遠佔着高名次。然而,在生活智慧方面,他承認比不上這個他常去幫襯的修車師傅。
「書讀得越多越蠢!」毛澤東這句話害了整整一代人,使整個社會在相當時期內以不讀書、沒有受教育為榮。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大多數人真的是書讀得越多,越是缺乏生活智慧,故自古以來就有「書呆子」的說法。受教育越多,當了博士,但往往只是專精一門的「窄士」,生活面窄,生活知識窄。智商可能高但情緒商數(EQ)就往往偏低。
如若不信,不妨以前述的問題去考考你周邊的人。上當的相信多半是教育水準高的人,因為他們永遠自以為是,沒有聽清楚問題就給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