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支5億保育古蹟 康文署管理兒戲<br>專題報道:百年書室變雜物倉

年支5億保育古蹟 康文署管理兒戲
專題報道:百年書室變雜物倉

在百多年書室的華麗前廳晾衫曬襪;在康熙年代建成的祠堂大門上張貼叮噹揮春……這些都是政府列為「認定古蹟」的傑作;珍貴的建築物,不是遭受輕蔑對待,就是被兒戲的管理所破壞。最諷刺是,年支逾5億元管理文物的康文署,動用公帑維修保養這些古蹟之餘,同時任由古蹟頹唐凋零,被轟政策搖擺及黑箱作業。 記者:蔡元貴

目前有6幢新界私人宗族擁有的歷史建築物,先後被界定為認定古蹟,它們屬重要歷史建築物,但未達「法定古蹟」的水平。多年來,政府一直動用公帑維修及管理這些認定古蹟,但政策相當隨意,也從不開誠佈公,以致古蹟保育未如理想。記者最近探訪過6幢古蹟,保育狀況無奇不有。
位於屏山文物徑的覲廷書室及清暑軒,認定古蹟有效期已過,但覲廷書室仍舊開放,清暑軒則長期關閉。覲廷書室保存大致良好,只有局部地方殘破。該處有保安員看管,據她說,是受聘於政府外判公司。屏山另一幢古蹟述卿書室前廳,完全沒有歷史建築應有的體面。前廳高兩層,樓上一層兩側各有一扇門。原來是村民住家的門口,門外平台就是村民的露天雜物間。那裏放滿食油和米糧,又有裝修用的木梯,還有人在該處曬晾衣物,一對襪,在百年古蹟下輕擺。

認定制度名存實亡

至於錦田的認定古蹟,當中的長春園,除了祠堂部份得以整齊保存外,其餘昔日村民練武的廣大庭院,殘破不堪。在其側的廣瑜鄧公祠,有保安員看管,狀況大致良好,但大門卻有一對叮噹揮春,用㩒釘釘在木門上,大殺300年老祠堂風景,也不合保育常規。
長春園與廣瑜鄧公祠的認定古蹟有效期將至,政府未有透露下一步計劃。根據去年的預算案顯示,康文署已獲撥備用416萬元,為已過氣的認定古蹟覲廷書室和清暑軒進行大型修葺工程,但工程一直未展開,是否已經擱置,署方沒有回應。
長春社公共事務經理李少文批評政府的保育政策乏善足陳,「認定制度已經名存實亡」。

述卿書室前廳

地點:元朗屏山
簡述:1874年由屏山鄧族所建,以紀念先祖鄧述卿
現狀:現已非認定古蹟,但仍開放

其他認定古蹟簡介

《長春園》

地點:錦田
簡述:約建於1860年,由泝流園鄧氏族人鄧權軒的後裔所建,是主要用作訓練武科人才的學堂
現狀:現仍屬認定古蹟

長春園因日久失修,變得一片頹垣敗瓦。

《廣瑜鄧公祠》

地點:錦田
簡述:建於1710年,祠堂為紀念鄧廣瑜所建造
現狀:現仍屬認定古蹟

《清暑軒》

地點:元朗屏山
簡述:約於1870年落成,是當時賓客及鴻儒的下榻居所
現狀:1992年列為認定古蹟,現已失效,沒有開放

《吉慶圍門樓》

地點:錦田
簡述:建於1600年,鐵門曾於1899年英軍接管新界時運返英國,至1924年才被運返吉慶圍
現狀:現已非認定古蹟,但仍開放

《覲廷書室》

地點:元朗屏山
簡述:1870年落成,由屏山鄧族22世祖香泉公為紀念其父覲廷公而興建
現狀:1992年列為認定古蹟,現已失效,但仍開放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話你知:「認定古蹟」有時限

「認定古蹟」(deemedmonument)是1981年起港英時代的產物,政府當時無法獲取私人土地業權人同意,讓私人擁有的歷史文物宣佈為古蹟,於是採用一套認定古蹟的做法。根據古物諮詢委員會的建議,經行政長官批准後,政府曾經把10幢新界私人宗族擁有的重要歷史建築物,認定為古蹟,是為「認定古蹟」,其中4幢,現已升級為「法定古蹟」。認定古蹟有時限,另4幢已失去認定古蹟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