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破曉時分,寒凉的空氣混和着撲鼻的魚香,瀰漫於東京築地老牌魚市場。香港人鄭威濤擠在幾百名鮮魚買手當中,他們的目光都緊緊盯在那一尾超級肥大的「日本一」身上──是一條比熊貓盈盈、樂樂加起來還要重一倍的藍鰭吞拿魚,也是築地2008年首次拍賣會的主角。七、八個買手爭相出價,志在必得的鄭威濤一擲43萬港元,捧走巨無霸,為香港人在日本寫下一幕大魚傳說。《蘋果》記者何永寧日本直擊
香港人也有緣享用這條重達276公斤(約607磅)的吞拿魚霸,巨魚於昨日拍賣後即時在日本被吃掉了一半;餘下半條,今天運回香港,晚市在板前、板長及雪村串燒等12間日本料理店發售。這條藍鰭吞拿魚在日本北部青森一帶海域捕獲,隨即挖空內臟放血冰鮮保存。
「呢一日我等咗21年喇!」年少時赴日學藝的Ricky(鄭威濤之洋名),當年在電視上看見築地魚市場一年一度的新春拍賣盛況,就立志要成為「日本一」的得主。為了實現夢想,Ricky採用了兩大戰略:一、不惜代價;二、保持神秘。
職業買手勾魚肚檢查
深宵2時半,Ricky與隨同他採訪的無綫電視節目《和味無窮》攝製隊摸黑出發,抵達魚市場時,寒風刺骨,人影稀疏。這天是日本全國最大魚市場新年第一個交易日,每年這天都會以拍賣形式出售一條最貴、最靚的吞拿魚王,冠以「日本一」的驕人外號。投得「日本一」傳說可以帶來好運,過去從未有香港人奪得如此福魚。
「日本一」的拍賣時間是早上6時,越接近,魚市場就越熱鬧。無數條比人還巨大的海魚像閱兵一樣排列開來,接受職業買手的檢閱。他們很認真,逐條魚勾起肚皮,用電筒看清楚魚兒是否新鮮。大家很快就選出今年的魚王,賣家在魚身畫上「2」字,代表是第二條拍賣的魚。
起初還在跟攝製隊說笑的Ricky,被神情肅穆的買手弄得緊張起來。他今次志在必得,一早定下目標價,隨時準備豪擲1,500萬日圓(約107萬港元)奪走「日本一」,但買手通知他競投者比預期多,Ricky臨時再加碼至1,800萬日圓(約129萬港元)。
比去年高出200萬日圓
投魚跟投地很不一樣,代表不同買家的職業買手站在拍賣官的台前,打着只有行內人才明白的手語出價,效率奇高,平均一分鐘就賣掉一條魚。Ricky一直保持低調,不敢讓場內人士知道有香港人競投魚王,否則日本買家或會施展頑強的民族情操,不惜高價擊退外國勢力。
魚王爭奪戰歷時僅一分鐘,底價每公斤1.5萬日圓(約1,071港元),每口價1,000日圓(約71港元),有七、八名買家競投,結果以每公斤2.2萬日圓成交(港幣約1,571元),全條總值607萬日圓,即港幣約43萬元;只是Ricky預算的三分之一。
法新社報道形容這是一項紀錄,成交價比去年高出接近200萬日圓(約14萬港元)。根據資料顯示,2001年的一條重202公斤藍鰭吞拿魚,成交價高達2,020萬日圓(約140萬港元)。
10人刀鋸並用劏魚王
Ricky成為第一個勇奪「日本一」的香港人,即時由緊張變為興奮,擺着不同姿勢與巨魚合照,吸引了多間電視台前來採訪。當其他日本買手得知今年「日本一」得主非我族類,都顯得有點沮喪,一位買手更刻意在攝製隊的鏡頭前行來行去,和平示威。
擾攘一番之後,大夥兒用起重機把巨魚吊入木箱,火速運往Ricky在東京赤坂區開設的板前日本料理,舉行隆重的劏魚儀式。穿上傳統和服的人員拍板搖鐘,手舞足蹈。在大批途人圍觀之下,10人合力把魚王抬上桌子,三位綁着頭巾的老師傅,刀鋸並用,由魚頭開始支解魚王,這時店子外已有長長的人龍,等候着品嚐「日本一」。
Ricky把巨魚分開兩半,一半以廉價賣給日本人,一半今日運抵香港,以50元一客拖羅及18元一客赤身的售價給港人享用。記者昨日也有幸分得一片魚面和拖羅,一入口,那份鮮香又把記者帶到魚香飄飄的築地去了。
話你知:築地魚市場面臨遷徙
築地海產批發市場是全日本最大的魚市場,內有約800家批發商;去過這個珍寶型的市場,就不會認同香港仔魚類批發市場是個市場。築地市場的歷史可追溯到十七世紀初的江戶時代,那時進貢給江戶城(東京)幕府的魚穫,有剩餘的就在日本橋做生意賣給平民,從而形成「魚河岸市場」,也就是築地市場的前身。不過輝煌的古蹟正面臨歷史挑戰。
每日上午,總有大批旅客跑到這個「東京廚房」參觀購物,順便享用號稱地球上最新鮮、最便宜的日本刺身。東京都知事(等同市長)石原慎太郎為爭取2016年奧運主辦權,宣佈把築地魚市場遷移至一座人工島,原址用以改建奧運新聞發佈中心,但計劃大受抨擊,至今未有定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