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袋血含菌機率50萬分之一

每袋血含菌機率50萬分之一

【本報訊】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副總監何柏良指,今次輸血感染事件非常罕見,懷疑是捐血者皮膚上的細菌不慎進入血包,加上血包儲存時間長,細菌有足夠時間繁殖。他估計,是次血包內的細菌量高達100萬顆,但相信一般情況下,每袋血含細菌的機率低至50萬分之一。

宜縮短血液儲存期限

由於事後檢驗發現捐血者血液內沒有含菌,排除細菌來自捐血者的可能性。何柏良解釋,螢光假單胞菌在環境中存在,一般情況下可以給消毒藥水殺死,但若細菌藏在捐血者皮膚毛囊的腺體中,便不容易被抹走,加上抽血針通常較粗,小量細菌可能因而入血。
他指,一般血包可以保存42天,紅血球會儲存在攝氏四度,一般影響血液的細菌,例如沙門氏菌、大腸桿菌,在此低溫下無法生存,惟獨耶耳辛氏菌(Yersinia)和今次事件的螢光假單胞菌可以繼續生存,在血液中21天就開始繁殖,該血包存放24天後輸入病人體內,相信細菌已大量繁殖至100萬顆。
雖然每包血分離後,都會檢驗血小板,但何柏良指,每次只會抽兩毫升作化驗,未必能抽中細菌,而且試驗在兩天內完成,時間短,細菌當時未大量繁殖。要預防類似事件出現,唯一方法是穩定血液供應,縮短血液貯存的期限。

輸送紅血球受細菌感染風險一覽

輸送紅血球期間感染細菌風險
3萬分之1至5萬分之1

因感染而出現不良反應風險
50萬分之1

因感染而死亡風險
100萬分之1

資料來源:醫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