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友Blog:動向指數認識真實波幅 - 邱古奇

炒友Blog:動向指數認識真實波幅 - 邱古奇

動向指數(DMI)是一種計算較為複雜的技術指標,在介紹其公式及運用方法前,必須先認識幾個名詞。上周講過甚麼是+DM(上升動向)和-DM(下降動向),今日談談另一個名詞:真實波幅(TrueRange)。
甚麼是波幅?若以日為單位計算,一般會認為當日的高價減當日低價,就是當日的波幅。不過,DMI發明人WellesWilder認為上述的未必是真實波幅(簡稱TR),按他的定義,TR是今日行情與昨日行情比較後的最大變動值,而這個變動值,是比較以下3項差價的絕對值並取其最大者:
(1)今日最高價-今日最低價
(2)今日最低價-昨日收市價
(3)今日最高價-昨日收市價
右方的3幅小圖,說明如何找出真實波幅。
圖1可見,今日最高價是9元,較昨日收市價6元為高;而今日之最低價5元,亦較昨日之收市價為低,在這種情況下,上述3項差價的絕對值當中,以今日最高價減以今日最低價最大。也就是說,TR應為今日最高價(9元)與最低價(5元)之差,即是4元。

不獨考慮收市價

圖2中今日最高價為7元,與昨日收市價相同;今日最低價5元則低於昨日收市價。在這種情況下,今日最低價減以昨日收市價的數值最大(絕對值不計負數),即為TR,也就是2元。
圖3可見今日最高價為9元,較昨日收市價5.5元為高,今日最低價6元亦高於昨日收市價。在這種情況下,今日最高價減以昨日收市價的數值最大,即為TR,也就是3.5元。
明白了DM和TR的意義後,聰明的讀者應該察覺到,WellesWilder在設計DMI時,不只考慮每日收市價的變化,還考慮到每日的波幅範圍變化,這是DMI的一大特色。
在繼續討論DMI前,先岔開一筆,談談股價變動的量度方法。一般來說,我們習慣以數字去量度,例如滙控(005)由130元升至131元,股價變動就是1元。這個方法很方便,但有缺點,舉個例說,某隻細價股由1元升上2元,股價變動亦是1元,但此1元與彼1元的意義大不相同,一個代表大升1倍,另一個則僅升0.77%。由此可見,以比率來量度股價變動,可以更清楚的反映真實變化。

求取+DI與-DI

WellesWilder當然明白這點,故此他設計DMI時,亦是以比率來量度DM的變動,方法是將每日求得的+DM或-DM,除以當日的TR。若當日是+DM,得出之數稱為上升指標(+DI);如果當日是-DM,得出之數稱為下降指標(-DI)。
單單一日的DI數據沒有甚麼用處,只有採用多日的數據並加以運算,才可以發揮作用。WellesWilder建議採用14日數據,有關的公式和計算方法,下個星期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