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組建議 取代聯網各自揀蟀<br>醫局統籌醫生升職

專組建議 取代聯網各自揀蟀
醫局統籌醫生升職

【本報訊】醫院管理局一直被前線醫生批評升職機制「黑箱作業」,只擢升聯網內「自己人」,將聯網外年資及經驗更高的醫生摒諸門外。該局最近成立專責小組,建議將醫生升職事宜由總部中央統籌,代替現時聯網各自「揀蟀」,中央遴選委員會成員來自各聯網,以公平挑選適合醫生升職。 記者:陳沛冰

不少醫管局醫生表示,現時聯網各自晉升醫生,部門主管一般只會選擇聯網內的醫生,他們即使年資及經驗較聯網外的醫生少,亦可升職,此外,不同聯網空缺情況有差異,如伊利沙伯醫院流失率一向較少,一些年資約20年的高級醫生,始終無法晉升至顧問醫生,打擊醫生士氣,但其他醫院如聯合及廣華醫院,流失率較大,年資較淺的高級醫生,早已擢升至顧問醫生。

梁永立任專組主席

消息指,由食環署前署長梁永立擔任主席,成員包括港島西聯網總監賴福明,及新界西聯網總監盧志遠的專責小組,初步同意向醫管局建議,將醫生升遷交由中央統籌,醫管局會先評估來年的空缺職位及專科數目,讓醫生申請,再由中央遴選委員會進行面試,成員來自各聯網總監或其代表,及有關專科主管。定出合適人選後,待有醫生離職或退休,便立即補上。

避免只選「自己人」

遴選委員會或醫生,不會知道下一個空缺來自那間醫院,打破只選「自己人」的弊處,亦解決現時職位空缺半年或以上,未能填補人手的問題。此外,小組希望日後不同職級醫生,定期輪流到不同醫院工作,吸收更多經驗。
消息指,小組原定計劃本月到英國,參考當地醫生升遷做法,但行程需押後,令原打算農曆新年前向醫管局提交報告的時間表,或需延遲。所有方案最終要醫管局「拍板」。
前線醫生聯盟主席羅智峯贊成小組建議,最重要是遴選委員會具廣泛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