銜接主流大學 國際校多採用<br>國際學校Snapshot:修IB要做50小時「義工」

銜接主流大學 國際校多採用
國際學校Snapshot:修IB要做50小時「義工」

國際學校均以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但其實課程不一。不少學校採用簡稱IB(InternationalBaccalaureate)的國際文憑課程,學生能到世界各地主流大學升學。但一些英國、美國大學仍然重視A-level和SAT的入學資格,故在選擇學校前需考慮清楚將來的升學路徑,因中途轉制並不容易。 Snapshot之五 記者:冼麗婷

以不同國家為背景的國際學校,提供銜接該國大學的預科課程,譬如香港國際學校及美國國際學校採用美式課程,目標是應考SAT。加拿大國際學校原採用銜接加國大學的OntarioSecondarySchoolDiploma(OSSD),兩年前轉用IB與OSSD混合課程。較着重中文課程的漢基國際學校採用IB課程。以英國A-level為目標的德瑞國際學校年前曾就是否轉制諮詢家長,暫決定中學英文部會在2013年逐步採用IB。

課程不比A-level輕鬆

本港家長對英國A-level及美制SAT的認識較多,相比下近年廣受推崇的IB課程內容較抽象。16歲的林安在中二時由本地學校轉往英皇佐治五世學校(KGV),現就讀第12班的IB課程。她認為IB不比A-level輕鬆,「要考六科,又要寫長文、做理論、參加課外活動。」修讀IB,學生可同時學習人文學科及自然學科。六科包括第一語文、附加語文、社會科學、實驗科學、數學及藝術。林安說,六科之中,三科是高等程度科目,每科一周上七課;三科是普通程度課程,分別每周上5課。
除修讀六個學科,還要處理三個項目,包括知識論(TheoryofKnowledge),要求學生講解學習方法及理論;要寫一篇4,000字的論文(ExtendedEssay);還有CAS(Creativity、Action、Service),即創意、行動與服務,每個項目最少參與50小時,即合共150小時,需由有關機構及導師簽核出席時數。這些活動不計分,但不參與或參與不足等於不合格。林安在CAS三個項目中,分別學習小提琴、乒乓球及義務為在港尼泊爾小朋友補習,「我覺得好有意義,完成50小時後,我會繼續做落去。」
由於計劃到美國升學,林安稍後會應考SAT。IB預科生往英、美升學,可靠考試搭夠,但若小學修讀美制課程,中途想往英國升學,由於兩地中小學制不同,難度相當高。
值得一提是,選擇不同國際學校,不但會對將來升學有影響,就是選擇修讀的學科也有影響。例如,對一個有志當醫生的學生來說,若選擇提供美國課程的國際學校,由於該國醫學院一般要求學生需先擁有第一個學位,換言之,學生在美國學制上要踏上讀醫、行醫之路,需要多花幾年時間修讀其他科目。

全人教育
化學教師領初中生習騎

IB最大特色是注重通識教育,升學顧問夏里巴認為,相對A-level向專科發展,IB更着重全人教育。但他指,不論是否採用IB課程,國際學校都有一個共通點:重視學生參與課外活動。
德瑞國際學校中學部化學老師葉世民(SimonGriffin),擁有英國牛津大學化學博士學位。98年來港後才學懂騎馬的他,主動帶領初中生到羅湖騎術會學騎馬,每次離開,都要花工夫叫依依不捨的學生集合、離開。

耐心馴服「電子威龍」

學生騎小馬,葉世民騎的是曾獲獎無數的退役馬「電子威龍」,女訓練員第一次測試牠是否適合轉任騎術馬時,已被牠施「下馬威」連續五次拋下馬背。沒有學過馴馬的葉世民天生擁有無比耐性,在他「調教」下,惡馬乖乖就範。馬鞭掉在沙地上,電子威龍竟乖乖用嘴從地上拾起,再轉過頭來把它交給背上的葉世民,聽話得像頭狗一樣。馬純如狗的短片,早前已被上載到YouTube。這位化學老師眼中,電子威龍跟年少學生一樣愛惹人注目:「這是牠為何經常生事的原因。」所以無論對學生還是對馬,「最重要是用心跟對方說話。」
葉世民說高小及中學生,正值青春茫然之際,騎馬可讓他們感受互相支持及獨立的感覺。對於國際學校普遍重視課外活動,他認為最要是自願參與。他知道有些學校要學生把課外活動時數記錄在案,「我個人認為這是找錯重心了,課外活動最高價值是讓學生在樂於投入學校以外的活動,而非變為課室以外的指派任務。」

葉世民對馬與對學生同樣有無比耐心,與頑皮的「電子威龍」相處甚好。

德瑞國際學校初中學生學騎小馬。 張家俊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