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無悔 - 陶傑

青春無悔 - 陶傑

巴基斯坦動亂,香港的大學生在哪裏?
如果香港是一個國際城市,香港的大學生也一定會關心巴基斯坦的。譬如,伊斯蘭堡大學的學生,怎樣看貝娜芝這個女人?西方的議會民主,對巴基斯坦的大學生有何思想衝擊?
在這個亂世,趁着聖誕新年假期,獨闖巴基斯坦,跟那邊的大學生開一個沙龍,在宿舍的竹蓆上,點着一盞油燈,打着赤足,談論一下巴基斯坦的前景,是一件很刺激的事。
不錯,這只不過是吹水,但吹水也有高級和低級之分。在這個時候到巴基斯坦去,跟那邊的大學生交流幾天,有一點點生活的切身體驗,正當沒有人敢去那樣的地方,你是唯一的一個,即使吹水了幾天,回到香港,閣下就是唯一的權威,說話的時候,敢於拍桌子,即使是特首,也不敢挑戰你。
年輕是激情的時期,不要辜負青春。伊斯蘭堡有拉登們放的炸彈,一片混亂?那麼到喀拉蚩去好了。即使有炸彈,不要忘記,不一定代表當地的現實──一切都是美國CNN的電視鏡頭,CNN不是美國的新聞霸權嗎?在那種鏡頭下,真相不是扭曲了的嗎?正如屯門發生山火,是不是等於香港都戒嚴,全九龍的市民都要緊急疏散?
明天的領袖,就是在亂世的背囊中出來的。巴基斯坦的亂局,是一個考驗。倫敦的政治經濟學院,或巴黎的沙邦第七大學,學生會的布告欄上,一定有幾場關於巴基斯坦前途的辯論和講座的,學生會一定已經向伊斯蘭堡的大學生用電郵聯絡了:我們的代表,三天之內就會到來,有什麼需要聲援,請告訴我們,Weareready。
這是大學生在激情歲月中該做的事。過了這幾年,畢業之後,進了跨國銀行打工,穿上西裝,手挽一隻輕型電腦,開始乘商務客艙去東京公幹,那時候你就不會做這樣的事情了。通宵留守學生會,與伊斯蘭堡的一位女生,通一夜的電郵,一包薯片,幾根香煙,一瓶紅酒,然後召開緊急會議,派你當代表,登上明天去伊斯蘭堡的飛機。你知道,在戰火浮生的前線,你有一股參與的衝動,雖然明知道改變不了什麼。
只因為這樣的理想,叫做國際主義。跟一羣遠方的兄弟姐妹握手、吶喊,一起熱血沸騰。經歷人生的第一場浩劫歸來,母親含淚,把你一擁入懷:「下次不要再這樣任性了,答應媽咪,好嗎?」你放下行裝,衝進書房,向學生會發出電郵,call一個滙報的meeting,這叫做大學歲月,叫做對青春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