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訊四圍炳:局外人看Facebook - 侯聯貴

傳訊四圍炳:局外人看Facebook - 侯聯貴

年晚飯局,眾人談到興起,話題突然轉到某君身上。某君一向不屬上網趕潮流一族,但近日都趕上時代洪流,註冊成為Facebook成員,某君的決定即時震驚全圍枱。原來,某君的一位已經離港的晚輩朋友,透過Facebook誠意邀請其加入,某君為了與晚輩朋友保持通訊聯絡,結果登記成為Facebook一族。席上,眾人七嘴八舌,一時令Facebook成為眾人話題,未有Facebook者對某君的決定好生奇怪,已有Facebook者則大談好玩之處。

多倫多用戶比率最高

保持與海外朋友的交往,乃是大部份人玩Facebook在功能上的最大原因,這個也不難理解。有調查指出,海外移民比重高的城市──加拿大多倫多是全球Facebook用戶比率最高的城市,超過700萬戶,大家估計原因是當地不少移民透過Facebook與海外親人保持交往,帶動其普及。不過,單純是功能上的原因,不可能令Facebook大行其道,還有其他一些小玩意,例如送虛擬禮物或是Poke等,看似無聊,但卻成為小資產階層的生活小趣味。你一來我一往,令Facebook成為一種在網絡上的人際交往遊戲。
席上也談到一個有趣問題,假若有一位你不認識的朋友邀請你加入,你會怎樣辦呢?很多人會說不予理會,但可能你只是不記得對方的名字或樣貌,不予理會可能得失了朋友!你或會好奇按進去看看究竟對方是誰?一場尋找失落友誼的遊戲便開始了。
換上另一個角色看,若你邀請某朋友加入,但對方沒有反應,屢次提醒亦依然故我,你會怎樣看呢?是打錯了電郵地址,抑或對方記不起你?還是不想與你保持交往(網上絕交)?!透過邀請朋友加入或接受朋友邀請,Facebook嚴然成為現代人用來確認自己身份地位和人際關係的工具。

人際關係不應被商業化

不過,筆者也想起近日一宗新聞,有報道指Facebook以追蹤用戶的資料來發放廣告,侵犯私隱,結果要取消該功能及向用戶道歉。人際關係那麼私人的東西被商業化,衝突難免。
先旨聲明,筆者從來未玩過Facebook,沒有親身經歷,上述分析是來自朋輩間的閒言及網上搜索。但可能正因如此,筆者才可以較客觀的談談這個時興網絡現象;一旦墮入Facebook網中,如文中第一段的某君,一切就沒有常理可言了。
侯聯貴
電郵地址: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