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交所(388)公佈06至07年6月底止年度衍生產品市場交易研究調查,顯示機構及個人投資者的參與量,均連續第2年及第3年下跌,降至25%及20%,反而證券行參與度連升兩年,達55%,其中莊家盤佔40%,反映窩輪成交額日漸提高,輪商需要作出對冲;而莊家盤在股票期權、恒指期權及H股指數期權成交比重分別佔77%、39%及19%。
就證監會行政總裁韋奕禮日前接受傳媒訪問時指,證監擬將窩輪發行商直接納入其監管範疇,高盛亞洲證券化衍生產品部主管李頌慈昨回應說,只要監管可以令投資者更具信心及增加透明度,輪商應可接受,但最終要視乎監管細則內容。
目前輪商主要透過成立「特殊目的公司」(SpecialPurposeVehicle)發行窩輪,再委任「流通量提供者」(LiquidityProvider)為窩輪開價,並再由經紀將產品售予投資者,故輪商不受證監直接規管。
不贊成限制引伸波幅
至於有關輪商與散戶就引伸波幅的爭議,她指發行商雖然會透過場內場外賺取引伸波幅價差,但並非任何時候都穩賺,加上現發行商達23個,相信透過競爭,應可達到較好的市場監管狀況,她不太贊成證監對新窩輪的引伸波幅設限。
去年輪場佔大市總成交比例已達21.8%,到12月份更提高至28.9%,她預期,過去幾年窩輪佔大市比例已大幅增加,日後不會再大升,除非內地居民資金自由行容許買賣窩輪,才有可能升至40%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