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經紀蝕600美元<br>換油價百美元新高

1經紀蝕600美元
換油價百美元新高

美國油價前日(周三)創下歷史紀錄,紐約期油升破每桶100美元(780港元)的心理關口。油價衝破100美元,反映石油求大於供大趨勢之外,還因為一名獨立交易員──他為了完成史上首宗100美元原油期貨交易,不惜蝕掉600美元(4,680港元),不但贏得名留青史,更開啓了百美元油價的新時代。

美東時間前日中午12點06分左右,紐約商品交易所驚現一個歷史數字,2月份交貨的輕質低硫原油期貨價格,在電子交易顯示板中達到每桶100美元,最終以每桶99.62美元收市,漲3.64美元,漲幅3.8%,打破去年11月21日創下每桶99.29美元的最高記錄。

局勢動盪刺激油價

油價衝破100美元,交易所內一片嘩然。有交易員異常興奮,高聲呼叫,並將交易單拋向交易櫃臺。有交易員似乎被油價暴漲殺過措手不及,呆站在交易池外圍,流露出失望和無奈表情。大批記者則湧入交易所不停拍照,又向分析員詢問油價未來走勢。
油價暴漲,夾雜很多因素:尼日利亞武裝分子周二襲擊主要產油區導致多人死亡、肯雅局勢動盪以致非洲地緣政治轉趨緊張、石油輸出國組織警告到2024年可能無法滿足國際原油市場需求,以及美元持續轉弱等,都刺激以美元交易的紐約期油價格上漲。
但油價升破100美元,除了大環境大時代因素,還因為一個人造勢。英國《金融時報》透露,有一名獨立交易員開出一張100美元,以1,000桶原油為單位的期貨,他的同事兼證券所ABS獨立交易員阿倫斯(RichardArens)買下,又隨即以99.4美元售出,意味着阿倫斯可能損失600美元。但分析指出,接貨人極可能是ABS同事,即是他們只是「左手交右手」,測驗原油期貨格價上限。

通脹消費構成壓力

紐約商品交易所前交易員、油氣市場報告《SchorkReport》總裁施洛克(StephenSchork)說:「一名交易員以600美元,換來創造歷史的時刻。他日後可自豪地向子孫後代說,這是我做的!」
紐約商品交易所有20多萬張原油期貨,僅一張的油價是100美元,石油分析員弗萊杰(PhilipVerleger)直言:「100美元一桶石油是刻意做的,其實仍未做到這個價位。」
雖然原油價格仍低於1980年4月創下的每桶102.81美元(經通貨膨脹因素調整後)的歷史高位,但已較2000年油價升了三倍,但分析師稱,油價可創新高,對通脹和消費造成壓力。
英國《金融時報》/新華社

經紀隻手推高油價

1)阿倫斯向ABS證券所交易同事,買入一張100美元的石油期貨合約

2)阿倫斯隨即以99.4美元沽出,由於合約是以1,000桶為單位,他賬面上蝕了600美元,但卻創了油價100美元的紀錄

高油價影響全球

得益者

原油生產國:石油出口國組織(OPEC)13國佔全球40%原油供應,油價上漲,她們的油元儲備也會上升。油元上升,國際形勢也隨之而變,中東、俄羅斯、委內瑞拉等產油國影響力增大。產油的伊朗從來不怕和美國對着幹,俄羅斯靠着油元得以從經濟爛攤子翻身,回復影響力。反美的委內瑞拉更在OPEC跟伊朗和安哥拉組成反美大聯盟,抗衡親美的波斯灣產油國。

能源公司:美國巨頭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英國的Anglo-DutchShell和英國石油(BP)等公司利潤將更豐厚。

另類能源供應商:用家對廉價能源需求殷切,生物柴油、太陽能、風能等供應商會因而獲益。

大輸家

原油進口國:在亞洲,中國和印度耗油量大,印度更要進口七成燃油,花更多錢買油,脫貧少了本錢。

製造業:能源賬單銀碼加大,成本上漲。

航空界和搭客:燃料上漲,航空公司利潤減少,可將成本透過提升燃油附加費轉嫁到搭客身上。

消費者:家用能源擔子加重,油價又會刺激通脹,影響消費者。

車主:「養車」成本上升,車主或要改乘公共交通工具。

美聯社/法新社/新華社

航空公司是油價飆升下的受害者。 美聯社

美國是全球耗油量最厲害的國家,油價持續上升,若次按問題惡化,最終令美國人面對滯脹問題。 路透社

全球主要產油國

國家:沙地阿拉伯 每天產油量(萬桶):1,072
國家:俄羅斯 每天產油量(萬桶):967
國家:美國 每天產油量(萬桶):836
國家:伊朗 每天產油量(萬桶):415
國家:中國 每天產油量(萬桶):384
國家:墨西哥 每天產油量(萬桶):371
國家:加拿大 每天產油量(萬桶):329
國家:阿聯酋 每天產油量(萬桶):294
國家:委內瑞拉 每天產油量(萬桶):280
國家:挪威 每天產油量(萬桶):278
國家:科威特 每天產油量(萬桶):267
國家:尼日利亞 每天產油量(萬桶):244
國家:巴西 每天產油量(萬桶):216
國家:阿爾及利亞 每天產油量(萬桶):212
國家:伊拉克 每天產油量(萬桶):200

資料來源:法新社

全球主要耗油國

國家:美國 每天耗油量(萬桶):2,059
國家:中國 每天耗油量(萬桶):727
國家:日本 每天耗油量(萬桶):522
國家:俄羅斯 每天耗油量(萬桶):310
國家:德國 每天耗油量(萬桶):263
國家:印度 每天耗油量(萬桶):253
國家:加拿大 每天耗油量(萬桶):222
國家:巴西 每天耗油量(萬桶):218
國家:南韓 每天耗油量(萬桶):216
國家:沙地阿拉伯 每天耗油量(萬桶):207
國家:墨西哥 每天耗油量(萬桶):203
國家:法國 每天耗油量(萬桶):197
國家:英國 每天耗油量(萬桶):182
國家:意大利 每天耗油量(萬桶):171
國家:伊朗 每天耗油量(萬桶):163

資料來源:法新社

油價高企尋替代能源

水力:水力發電廠可將水由高點往下流的動力轉化為電力應用。

地熱能:來自地殼的熱能,通常以熱水或蒸氣等形式出現,可直接為所需地區提供暖氣或為農業提供熱能,也可轉化為電力。

風力:利用風推動風力渦輪機從而發電,或可直接利用風力推動機械操作。

太陽能:吸收太陽輻射製造熱能,或透過太陽能發電廠或太陽能板產生電力。

海洋能源:利用潮汐漲退、波浪起伏或海流所產生的動能來發電。

核能:利用原子核分裂時產生的能量,將反應堆中的水加熱產生蒸氣,然後利用蒸氣推動汽輪機,再帶動發電機轉動產生電能。

燃料電池:利用氫和氧發生化學反應變成水時的化學能源,直接轉變成電力。

香蕉:澳洲科學家將香蕉放在密封容器中,香蕉腐爛後產生的甲烷氣可用來發電。

糞便:美國太空總署利用細菌Geobacter,將人類糞便轉化成電能。

冷飯菜汁:飯餸渣滓發酵後可產生氣體燃料來發電,或直接燃燒來發電。

人體熱能:瑞典Jernhuset公司前天(周三)宣佈,將會在斯德哥爾摩(Stockholm)中央車站旁興建一幢辦公大樓,預計2010年初落成啓用。大樓的最大特色,是將毗鄰中央車站每天25萬人次乘客散發的體溫收集起來將水加溫,再透過管道將暖氣泵到大樓,預計每年可替大樓減少暖氣費達20%。至於建造水泵和地下管道的費用十分化算,約需20萬瑞典克朗(24.5萬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