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炒股瘋潮沸騰,股民經常炒股如賭馬,只買「冧巴」而懶理業績。有調查發現,61%受訪市民認為現時投資氣氛幾近瘋狂;10%受訪股民曾想過或已經辭工,全職炒股。47%股民承認只憑股票「冧巴」就「盲舂舂」入貨。有政黨促請港府加強股民教育,並仿效處理病態賭徒的手法,舉辦心理輔導班,拯救沉淪股海的市民。 記者:白 琳
民建聯去年11至12月訪問732名18歲以上市民,半數稱過去一年曾買賣港股。這批股民當中,48%投資「穩健的藍籌優質股」,其次為「概念當炒股」及股息較高的公用股,各佔近10%。近半數稱透過報紙報道及專欄分析股票,其次為公司年報或證券行分析報告,佔25%。
七成股民精神緊張
結果又顯示,分別有11%及36%受訪股民經常或曾經在完全不知公司性質下,憑「冧巴」或公司名稱入貨;分別有20%及51%表示買股票「很明顯」或「不多不少也會」精神緊張。逾半數受訪者指港府對投資風險的宣傳不足。其中有10%受訪股民曾想過或已經辭工,全職炒股。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鑑林表示,調查反映市民認為炒股比工作更能增加財富,但若果現時貿然辭工,日後未必能重返職場。他建議港府與志願團體合作舉行輔導班,灌輸正確投資心態及知識。
民建聯財經事務副發言人伍景華指出,證監會應向證券行發出教育股民的指引,「股票唔係一定賺,證券行唔應該淨係擺部股價機喺度畀個客㩒,仲要解釋多啲投資風險。證監會平時只係強調股票價格可升可跌,係咪足夠呢?」
證監會回應稱,今年計劃增撥資源教育股民,更已把本月定為投資者教育月,透過媒體及講座向市民解釋投資風險。
該會又指,證券行發牌條件已包括為客戶提供足夠投資資料,因此不會強制業界教育股民。
市民去年投資股市調查結果
‧買股票容易精神緊張,或上班時未能集中精神
比率:71%
‧認為現時港股投資氣氛已接近瘋狂
比率:61%
‧曾只憑股票「冧巴」或公司名買入股票,但完全不了解公司性質
比率:47%
‧曾於上班期間上網或打電話,查詢股價或買賣股票
比率:31%
‧曾想過或已經辭工去全職炒股
比率:10%
受訪人數:732人
資料來源:民建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