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種專門襲擊龍眼,可令植物枯萎的真菌,罕有地入侵人體。本港一名中年男子在內地接受肝臟移植後,出現肺炎及血管梗塞等嚴重併發症返港治療,短時間內即告死亡。研究人員在死者的肺部樣本中培植出龍眼真菌入侵肺部,懷疑患者在肝臟移植前進食過龍眼,現時全球只有一宗病例。 記者:梁洵瑜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教授胡釗逸表示,一名45歲男子06年在內地換肝,14日後因出現嚴重併發症返港,進入瑪麗醫院治療,病人入院時已患上嚴重肺炎、敗血症及腹部血管梗塞,除服食抗生素等藥物外,更需即時進行手術治療,但病人在手術後11小時死亡。
研究人員利用病人入院時以氣管鏡抽取的肺部樣本進行化驗,三天後培植出大量霉菌,再經基因排列,證實病人肺部感染一種名為Lasiodiplodiatheobromae,俗稱龍眼焦腐菌的罕有真菌;但不能確定死因由此菌引致。
胡釗逸解釋,這種真菌主要侵襲植物,尤其是龍眼,可令植物枝枯,但極少人類感染個案。
胡釗逸估計,「龍眼好多時都有呢種真菌,病人可能係之前食過龍眼,或摸過龍眼嘅時候感染到。」另一原因可能是病人接受移植的肝臟帶有這種真菌,經移植直接傳染,至於會否由空氣中吸入這種真菌引致肺炎,他認為機率不大。病人接受器官移植後抵抗力會下降,即使一些對正常人微不足道的真菌,也可能令他們出現嚴重感染。
多屬眼睛感染
胡釗逸表示,人類感染這種真菌後致病個案極為罕見,連同此個案在內,全球有報告的人類感染個案只有16宗,首次呈報在40年前,其中12名患者是眼睛或角膜感染,餘下3宗分別是指甲、臀部及腳部感染發炎及化膿,患者主要集中在印度及菲律賓等亞洲國家,南美也有個案,但只有本港這宗感染導致肺炎。患者感染後一般會發炎,例如眼睛及皮膚發炎,外國的患者接受抗真菌藥物治療後均已康復。
曾在瑪麗醫院肝膽胰外科任職的廖子良醫生表示,病人移植肝臟後因需要服用抗排斥藥物,身體的抵抗力會降低,感染機率較高,尤其在內地進行移植手術,醫護人員傾向為病人使用大劑量抗排斥藥,抑壓病人免疫反應,病人更易感染致病菌,甚至連真菌也足以致命。
龍眼焦腐菌資料
‧常見寄主:在儲存期的成熟龍眼
‧理想生長溫度:攝氏28-30度
‧最佳繁殖溫度:攝氏30度
‧理想繁殖環境:持續有光源照射
‧最適合生存酸鹼度:pH6.0-7.0
‧可殺死此真菌溫度:攝氏52度(維持10分鐘)
資料來源:綜合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教授胡釗逸及網上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