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對煙花擁有極深嚮往,對今天媒體改用「煙火」特別討厭。住在外邊的日子難得看到,特別珍惜。一個七月剛好在巴黎,碰上人家國慶,朋友家在賽納河邊,好酒、美食與淫亂;煙花與香檳源出一轍,都帶催情效用,都是瀆!
回香港不久,政府決定每年大年初二於維港搞煙花滙演。最初幾年也參與大大小小煙花派對,然後不了了之。九七前後煙花特別多,印象最深刻還是青馬大橋開幕,火花從橋上滑下猶如金光燦爛大瀑布。那次大夥數十人開着船到橋下欣賞,快樂定格,回來各自嫁娶養兒育女,亦有好友被人掟落海至今仍未破案……回歸十年又過,國金煙花滙演慶除夕,記不清有否回應邀請,總之不會為了煙花出席。
小病是福,愈來愈感受此中真義,吃點鹹排骨鹹蛋皮蛋陳皮粥免肉,幾劑盒仔+欖葱+甘露茶,將所有聯誼系統關掉,想睡便睡,想Hea便Hea,不說話不出門,連追四、五、六套光碟電影。甚麼力量推我挑出這套五十年代《夏日時光》(SummerTime)?
過去一直抗拒五、六十年代荷李活大片;美國氣勢如虹,女星架勢,男生霸氣,開口吐出的話語山搖欲墜,假得讓人發笑;其中幾套至今仍然是經典中的經典,《金枝玉葉》、《龍鳳配》、《北非諜影》……女主角是來自歐洲的柯德莉夏萍與英格烈保曼,將美國粗枝大葉氣味中和。
《飛行大亨》找來姬白蘭芝演影后中的影后嘉芙蓮協賓,原來真的沒選錯,除了《金池塘》着實沒有好好認識過這位荷李活天后,看過《夏日時光》,原來演技與魅力同樣輝煌,那年代的美國片重叠着不少似今天香港人在公共場所發出的噪音,在威尼斯攝製的故事,協賓女士有不少超過兩分鐘默然獨戲。單身女人,年過五十,處身男溝女女勾男為平常生活重要部份國度;要保持大國國民儀態,又要維護新世界清教徒對性若即若離禁宣於口的制度,低迴百轉,連手背也已滿佈斑紋的協賓演來特別婉約,情緒恰到好處。沒了,與已婚夏日情人步上露台,看滿天煙花射向滿月,導演大衞連將煙花等同精蟲的特寫宣告天下,癡男怨女終於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