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計劃將天水圍打造成旅遊點。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馬時亨表示,正構思在濕地公園旁增設旅遊配套,包括機動遊戲中心、特賣場與食肆,吸引更多遊客走進天水圍。旅遊業界大表歡迎,但保育團體擔心機動遊戲破壞自然生態,嚇走濕地公園內的雀鳥。記者:黃偉駿
馬時亨昨日出席「愛鄰舍-祝福天水圍行動」啓動禮時大讚天水圍是一處好地方,「整體規劃唔算差,但經濟活動可以再改善吓。」他說,上月中曾跟商界到天水圍考察,包括標榜生態旅遊的濕地公園,發現公園旁有兩幅土地可以好好利用,其中一塊更別具商業價值,「我哋其中一個構思係將佢變成旅遊景點,同濕地公園配合。只得濕地公園,遊客嚟到可能覺得單調,但如果有其他嘢配合,好似factoryoutlet(特賣場),或者機動遊戲中心、食肆,配套好啲,遊客就可以玩足一日。」
保育界憂破壞生態
他透露,有財團曾聯絡政府,表示對構思有興趣,待時機成熟政府自會向外公佈。
觀鳥會主席張浩輝對此構思則表示保留,尤其擔心機動遊戲設施會嚇走濕地公園內本已不多的雀鳥,「濕地公園本來已經好多遊人,如果規劃得唔好,可以好嚴重……可能啲雀仔嚇走咗唔返嚟。」
長春社公共事務經理李少文也反對有關構思。他指濕地公園是后海灣濕地跟市區的一處緩衝區,如果在旁興建機動遊戲設施,會跟政府的保育政策自相矛盾,「如果咖啡杯或者旋轉木馬仲可以接受,過山車或者摩天輪一定反對。」他說機動遊戲除了會不停移動,遊人更會發出大量噪音,「𠵱家有啲雀仔入夜後會飛返濕地公園棲息,如果將來機動遊戲夜晚開埋,肯定嚇走晒啲雀仔。」
可補濕地公園不足
不過,旅行社協會執行委員胡兆英則對構思大表歡迎,說不少旅客向業界反映濕地公園的行程單調,「坐成個幾鐘頭車入去,但一、兩個鐘就睇完,附近又冇乜嘢行,唔夠喉。」他指現時濕地公園行程過於靜態,只吸引一家大小,難令年輕人有興趣,「如果隔籬有機動遊戲,又有shopping,就啱啱好。」他認為若落實措施,濕地公園、海洋公園、廸士尼樂園,將成為本港三大旅遊點。
愛鄰舍運動灌輸互助
【本報訊】幾乎每年一宗的家庭倫常慘劇,令外界將天水圍與悲情城市畫上等號。由24間不同宗派基督教會組成的天水圍基督教教牧團契,決心掃走悲情,昨日起展開一場為期10年的愛鄰舍運動,希望居民學會互相照應,不讓慘劇重演。
3500人簽名做大使
愛鄰舍運動上月開始在天水圍的學校、教會及社區中心招募愛鄰舍大使,短短一個月內已有約3,500人簽名加入。天水圍基督教教牧團契委員姚國樑表示,他們目的是希望灌輸居民互助互愛的訊息,「我哋唔一定要傳教,最想係居民能夠學識關心自己之餘,都會關心身邊嘅鄰居。」
他說很多居民都隱藏了憂慮、怨氣,卻不知道如何求助,所以教牧團契希望未來三個月安排愛鄰舍大使在區內進行家訪,目標是探訪3,000個家庭,讓所有受訪者知道,其實身邊仍有很多人關心他們,「我哋希望呢場運動不斷延續落去,用10年時間將呢種愛鄰舍嘅精神,變成天水圍文化。」
成為首批愛鄰舍大使的謝芸茵,搬入天水圍已11年。她說區內支援不足,缺乏關心的新移民婦女比比皆是,「如果身邊有人送上一句問候,可能慘劇就唔會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