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初哥最常拗柴<br>勿忍痛繼續比賽 腳踝骨裂須醫半年

跑步初哥最常拗柴
勿忍痛繼續比賽 腳踝骨裂須醫半年

【本報訊】渣打馬拉松賽事每年也吸引數萬名跑友參加,當中不乏長跑新丁,若訓練不足或用錯裝備,隨時在比賽中受傷,物理治療師指出「拗柴」是跑步初哥最常見傷患,嚴重可導致腳踝骨裂或拉傷韌帶,曾有市民因跑步不慎拗柴,整隻腳掌紅腫得如穿上紅襪,治療半年才康復,健兒若準備不足寧可放棄參賽。 記者:鍾麗霞

去年渣打馬拉松約有6,000人不適,其中4,000人受傷。物理治療師徐珮茹指出,拗柴、抽筋及膝痛等也是長跑初哥容易出現的腳患,但不少人對拗柴掉以輕心,誤以為只是小事,繼續忍痛參賽,或賽後沒有即時治療令傷患加劇。

冰敷可減輕痛楚

賽道起伏或凹凸不平是導致拗柴的最大危機,加上訓練不足,容易在比賽期間令腳踝突然向外翻,患處最初只會局部紅腫,但若腳跟扭傷嚴重,例如骨裂、碎骨或拉傷韌帶,傷者又堅持繼續比賽,腫脹便會由只是雞蛋般大小,蔓延至整隻腳掌,一般急救法是冰敷減輕痛楚,待確診傷患情況,再接受適當治療。
不少比賽新丁易因起跑初段步速過急或跑姿出錯,導致雙腳痛楚難耐,徐珮茹表示,若繼續死撐隨時會受傷,建議跑手可暫時停下,進行簡單的拉筋動作,將大腿及小腿的肌肉拉鬆,再重新出發能有效減輕痛楚,並可避免抽筋,增加完成比賽的機會。

鞋頭須具柔軟度

今年10公里賽事首次改到東區走廊進行,對於跑新賽道,徐珮茹提醒跑手,對不熟悉的賽道要提高警覺,以免在高低起伏的賽道絆倒受傷,若比賽當日天氣寒冷,應穿上保暖風衣,以免引發低溫症,跑鞋除需要有足夠避震功能外,鞋頭部份也須具柔軟度,承托跑步時腳掌的微摺曲動作。
長跑老手同樣有可能因訓練過度或長期勞損而受傷,例如髕股關節綜合症、脛骨痛及髂脛束磨擦綜合症等,其中髕股關節綜合症是俗稱「菠蘿蓋」的膝關節痛,成因是大腿外側拉傷,在膝關節外側的軟組織髂脛束過緊,長期拉扯下引致發炎,令膝蓋底下的軟骨長期受壓疼痛,甚至引起輕微慢性發炎。

應注意賽前訓練

髂脛束磨擦綜合症是跑步常見的外膝痛症,當膝關節不斷重複屈伸,與股骨外髁的磨擦增加,便會引起發炎及疼痛,嚴重會阻礙髕骨正常的滑動而誘發膝蓋痛;市民在跑步後腳痛持續兩、三天仍未消退,應盡快求診或接受物理治療,以免傷患惡化,還有兩個多月就要比賽,健兒應注意賽前訓練步驟及飲食貼士,增加完成個人「壯舉」的機會。

長跑訓練及準備倒數

比賽前三個月開始訓練:每周做兩次如踏單車等帶氧運動,每周最少跑步一次,先跑5公里,要計時及限時跑完

每隔三周加強訓練難度:延長每次帶氧運動時間或難度,跑步訓練每個周期延長3至5公里

比賽前六日:少吃高澱粉質及高糖食品,如飯、麵包及甜飲,盡量耗盡身體的糖份,多吃高蛋白質食物及蔬菜

比賽前三日:停止訓練讓身體休息,多吃高澱粉質及高糖食品,令肌肉儲備大量糖份準備比賽

比賽當日:出發前一定要吃早餐,食物應少油,例如麵、米粉、麥片及粥

資料來源:物理治療師徐珮茹

長跑熱身六式

1)首先拉鬆大腿前面肌肉

2)其後拉鬆大腿外側肌肉

3)前後腳壓下可以拉鬆小腿肌肉

4)後腳膝關節微曲再壓下,可進一步拉鬆小腿肌肉

5)拉鬆臀部肌肉

6)進一步拉鬆大腿外側肌肉

資料來源:物理治療師徐珮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