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謬誤:燙傷搽豉油 發炎又留疤

醫學謬誤:燙傷搽豉油 發炎又留疤

不小心被滾水或熨斗等高溫物質燙傷,不少人都會以民間古方──豉油來塗傷口,據說可以緩和遭灼傷而長出的水泡。
其實,在傷口塗豉油這種方法存有很多問題,長者以為把豉油或醬油塗在傷口上有助散熱及復原,但豉油或醬油因含有油份,存有積熱特性,因而減低散熱令傷口惡化,更會加重受傷情況。而且,豉油或醬油更有可能把細菌帶入傷口,引起嚴重發炎。此外,豉油均含有色素,該種色素有可能滲入已受傷發炎的表皮層而落入真皮層,使傷口痊癒後或會留下色斑。

燙傷三種處理方法

人類皮膚在接觸到50℃約數分鐘已可引致灼傷,即受到一級燙傷,皮膚的最表層受損,在燙傷後,皮膚出現紅腫及痛楚,應要立即局部降溫以減低傷害,冲冷水是最可行方法。冲洗時間越早越好,約冲5分鐘左右,之後小心把衣物剪開,並以濕布包裹到診所或醫院求診。
二級燙傷即表皮已脫落,出現水泡,也要以冷水冲洗,不要因為怕受到感染而不敢冲洗,並以清潔濕布或紗布覆蓋傷口後盡快求醫。
至於第三級燙傷及燒傷,因已損害到真皮層,神經也遭受破壞,所以患者不會覺得傷口痛楚,此時應立即送院處理傷口。因皮膚壞死會引起傷口發炎及化膿,不可能自然癒合,需要抗生素治療及切除壞死組織,後遺症可引致留疤痕,嚴重可能需要進行植皮手術。

勿冰敷或刺穿水泡

市民又要切記,當燙傷或燒傷時,不要以冰敷傷口,因為冰可以加重已受損皮膚的傷害,也不要自行刺穿水泡,如處理不當,傷口會受細菌感染而引起併發症。
撰文:翹采醫務中心皮膚科專科醫生王夢貞
逢周三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