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法下,港商勞工成本暴漲,有人積極面對,預留資金以應對大批裁員時的補償,或者從開源方面入手,但也有人態度消極,準備隨時執笠。
禮品廠老闆林君偉說,其公司的高級技術員月入3,000元,普通工人1,000至1,500元,公司以前每年為機器維修和員工補償撥備100萬元,現在要為員工部份加碼至200萬。至於組織工會,非不得已他也不會搞,如果真的要搞,就會找一些不會跟公司作對的乖巧員工。
「做多蝕多,接少些單」
講到最積極部署的,應數製衣廠老闆黎秀庭,除了每年為裁減員工而預留3%生意額,大約600萬元作撥備外,他已在密鑼緊鼓開拓內銷生意,希望增多一瓣收入,因為內地勞工成本上升外,美國經濟也在衰退,本身出口生意亦可能受影響。
美羅針織廠董事總經理林宣武則說,成本暴增,利潤微薄,「惟有接少些定單!無法呀!做多蝕多!個個都係咁!」他預計未來幾個月起碼有幾十間港資廠關門。
與工人講數當外判工作
開玩具廠的趙志雄說,現在很多同行做法,是跟各部門的工人講數,將工作判給他們做,完成後付一筆酬勞,即是終斷雙方勞資關係,若果他們不同意,便索性將部門結束。上海一名自稱小企業東主的網民說:「我僱用了10幾個員工,我準備關門算了!估計明年關門的中小企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