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診療室<br>近退休要還宿舍 買豪宅自住博升值

理財診療室
近退休要還宿舍 買豪宅自住博升值

江太本身是公務員,與丈夫及兩名子女居於政府宿舍。江生及江太眼見現時樓市暢旺,尤其豪宅樓價更不斷上升,一直心癢癢欲入市,除了投資保值,亦為日後退休打算,因公務員退休後需交還宿舍,但夫婦倆擔心越近退休年齡,越難承擔較長的物業供款期,希望能盡早置業,省卻日後住屋煩惱。

江生表示:「香港跟美國減息,供樓利息減咗幾次,變得幾吸引,近年樓市升番,人人都話睇好豪宅物業,與其將啲錢擺喺銀行度,收嗰幾厘息,倒不如試吓投資物業,回報可能仲好。」

好過放銀行收低息

江太補充:「買樓仲係為咗退休打算,層樓退休後又可以自己住番,𠵱家住開二千呎政府宿舍,如果日後冇咗會好唔慣,所以揀樓都想買番呢啲呎數嘅單位。」他們打算買入一個大約2000方呎的物業,希望理財專家給予置業建議。

 

個案

讀者:江氏夫婦
年齡:49歲及46歲
家庭狀況:兩名子女
職業:律師及政府行政人員
每月收入:合共20萬元
資產:現金1000萬元
風險承受程度:中
症狀:持有現金較多,缺乏投資經驗,現居的政府宿舍,退休後需歸還;計劃置業,又擔心越近退休年齡,越難承擔較長的物業還款期
目標:購買2000萬至3000萬元的豪宅,作物業投資及退休居所

評語:豪宅未見頂入得過

美國萬利理財總裁張佩儀表示,明年美國仍有減息空間,本港銀行有機會進一步降低利率,供樓的按揭息率亦會跟減,現時投資物業,尤其供應量小的豪宅,是一個合適的時機。
今年豪宅市道交投活躍,中原地產的研究報告指出,11月豪宅成交宗數(包括一及二手樓)創近10年新高。
目前,本港樓市仍算健康,並未出現泡沬,過去十大傳統豪宅樓價,跟97年樓市高峯期,尚有一至兩成差距(表一),投資者可放心入市。
她提醒江氏夫婦投資豪宅需注意兩點:

揀成交活躍物業

第一,成交量。宜選擇成交活躍的豪宅,方便隨時賣樓套現。一些較偏遠的獨立別墅豪宅,雖然環境優美,但交投稀疏,若需現金應急,未必能即時以理想價錢賣樓。
第二,「供得起」。投資物業切忌超出自己能力負擔範圍,以97年樓市泡沫爆破為例,事隔十年,不少物業現已返回97年的價位,如果投資者有本錢「守得住」,根本毋須賤賣。

 

例子:

買2500萬元豪宅,付三成首期,實際按息4厘

分析:分15年還用租冚供

張佩儀建議江氏夫婦,首選交通便利及海景豪宅,尤其是港島區物業,因為市場供應少而需求大,升值潛力較大。以江氏夫婦的年齡,應選擇15年的供款年期,利息支出較小。

還款期越短越慳息

假設江氏夫婦投資的豪宅物業價值2500萬元,單位面積約2000方呎,平均呎價1.25萬元。現時銀行最優惠利率(P)可低至6.75厘再減2.75厘,實際息率4厘,造七成按揭,計及釐印費及地產經紀佣金等各項支出,首筆開支約為883萬元(表2)。
若選擇15年還款期,每月供款12.9萬元,全期利息580萬元,佔全期2330萬元供款25%;相反,若選擇25年期,雖然每月供款大幅減少至9.2萬元,但利息支出會急增至1021萬元,佔全期供款37%(表3),足夠多買一層中價樓,並不化算。

供款莫超過收入三成

此外,假設江氏夫婦在退休前,選擇將物業出租,現時租金一直上調,一般2000方呎的豪宅,月租約7萬元(每方呎約35元),按地段或市場需求不同有所偏差。
以月租7萬元,全數用以償還供樓支出,15年供款期,每月還款負擔急降五成四,供款5.9萬元,佔整體收入約三成;即使將來利率回升,供樓亦不會太吃力。
張佩儀提醒,若投資物業,每月供樓開支宜控制在收入三成以下,否則會對財政構成壓力。

 

注意:預鬆啲免失預算

管理雜費──除每月供樓金額外,還要小心計算各項支出,免失預算,以西九龍凱旋門為例,管理費每方呎2.7元,面積1925呎的單位,每月管理費便要5198元;若要租車位,月租約4000至4500元,每月總開支便要9698元,足夠供層細價樓。

豪宅矜貴雜費亦貴,凱旋門管理要每方呎2.7元。
資料圖片

一闊三大雜費揦脷

購買樓花──現時的樓花銷售說明書,在樓宇銷售面積方面資訊含糊,建築面積及實用面積時常混淆不清,買家沒有現樓可對照,無疑增加投資風險,不過新樓勝在配套齊全,可省卻昂貴的裝修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