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參觀孔廟凸顯中日文化同根

福田參觀孔廟凸顯中日文化同根

「起--戶!--樂--奏!」昨日上午,伴隨悠揚的樂曲,一場莊嚴的祭孔儀式在山東曲阜孔廟大成殿舉行。日本首相福田康夫等人饒有興趣欣賞這場專門為他們準備的古老儀式。福田稱他「回到了2500年前文化的原點」。有學者指,福田參觀孔廟並向孔子像致禮,說明他認同中日兩國同屬一個文化圈。

孔子故鄉曲阜昨日一掃陰雨,晴空萬里。福田抵埗在賓館短暫休息後,便到他一直「很期待」的孔廟,參觀神道路、「金聲玉振坊」和「萬仞宮牆」;在孔廟第一大殿大成殿,更觀看了特地為他準備的祭孔儀式。
據介紹,此次迎接福田的是祭孔樂舞中最高規格的八佾舞。只見大成殿兩側,東為金鐘,西為玉磬,在古裝主禮人悠長的呼喝聲和《天下大同》的音樂中,36名手持孔雀尾翎的舞者翩翩起舞,四周是28名手持各種樂器的舞者。祭孔樂舞約10分鐘。

題詞「溫故創新」

祭孔樂舞完後,福田又與夫人到大成殿一同向孔子像致禮,並獲濟寧市官員贈送一個孔子像和一枚如意。福田則在孔廟題詞「溫故創新」,對孔子原話「溫故知新」改動一字,令人回味。
行程結束前福田表示,中國的歷史和文化,使他印象深刻,《論語》等儒家作品在日本也非常流行,因此他才選擇孔廟來參觀,自己是「回到了2500年前文化的原點」。他說:「孔子的話,在2500年後的今天,仍具有生命力。」
山東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劉宗賢指,福田這次選擇孔子故居作為訪華終點站,可以看作是認同中日傳統文化同屬一個文化圈,意在用儒學這一中日兩國傳統文化的共同紐帶,拉近兩國民眾間的心理距離。
中新社/《齊魯晚報》

福田康夫參觀山東曲阜孔廟後,留下墨寶「溫故創新」。 美聯社

八佾舞祭孔最高規格

八佾舞是祭孔樂舞的最高規格。「佾」(音同「日」)指舞蹈的行列,一佾指一行八人,八佾則是八行八列共六十四人。古代祭拜時,樂舞根據地位而定,天子用八佾,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士用二佾。
祭孔樂舞源於孔子弟子在孔廟前舉行拜祭活動,後擴展至曲阜孔廟及各地文廟舉辦祭孔大典時配備的樂舞,祀典多定在農曆二月、八月第一個「丁日」進行。

孔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