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但願北京真的不再當民主的攔路虎 - 盧峯

蘋論:但願北京真的不再當民主的攔路虎 - 盧峯

大多數香港市民是支持盡快落實雙普選的,大多數香港市民是支持在二○一二年實行雙普選的。只可惜人大常委會昨天再次不接受市民的意見,再次令市民失望。
不管從社會、經濟、法治條件來看,香港早在回歸前已具備實行全面民主政制的條件,香港市民也一再表明希望盡快能得到當家作主的權利。但是一次又一次,中央政府都在拖延,都不願意回應市民的訴求。在○四年,中央政府更透過人大常委會釋法否決○七、○八年雙普選,令香港在回歸十年後,令香港在條件成熟下依然只能望民主興嘆。昨天,人大常委會再次下決定,否決二○一二年雙普選,要港人至少再等十年才能普選特首,至少要再等十三年才能全面普選六十個立法會議員。這怎不令市民感到失望呢?
更何況特首的報告,香港歷次的民意調查清楚顯示,多數香港市民都支持在二○一二年普選特首及立法會的,二○一七年普選特首只是後備方案,只是中央堅拒二○一二年雙普選而被迫接受的辦法。人大常委會若真的像特首報告所說那樣重視多數市民的意見,就應當對二○一二年雙普選開綠燈,或至少讓香港進行特首普選。偏偏人大常委會卻只肯挑選後備方案,卻只肯承諾二○一七年才能普選特首,而立法會普選則推的更後。這樣的決定,怎能說是尊重民意呢?
不過,人大常委會在否決二○一二年雙普選之餘願意定下一個落實普選的時間表,到底是一種進步,是比以前積極進取的做法。因為這至少說明北京願意落實它在《基本法》所作的承諾,願意讓香港政制真的朝全面民主的方向邁進。對一個專權的政府而言,對一個實行專權多年的國家而言,要作這個決定是不容易的。
同樣重要的是,北京提出明確的普選時間表,清楚確定香港將要發展全面民主政制後,原本對普選左顧右盼、三心兩意的人及政團便不能再心存幻想,便不能再躲在北京背後享受政治特權:他們必須積極參與整個政治過程、必須積極投入普選過程中。這對擴闊香港的政治參與,改善香港的政治生態,凝聚政改共識是有好處的。我們希望,工商界及專業人士在看清楚「北大人」的想法後能盡快放棄對民主及普選的成見,積極參與普選的進程及放棄原有的政治特權。

當然,人大常委會昨天通過的只是一個原則性的決定,很多重要的細節仍未確定,包括行政長官選舉的提名委員會如何產生,提名門檻有多高,立法會如何逐步過渡至全面普選等。這些重要細節若果定得不好,或是太嚴太苛,特首或立法會普選將會變得有名無實。就以提名委員會為例,若果代表性仍然偏重大財團、大商家,若果仍然由少數人把持,那提名過程便會變成篩選的過程,一些政見不同但有公信力的候選人將會被排擠,市民將變得毫無選擇。一個沒有真正選擇的選舉能說是民主選舉嗎?能符合市民的意願嗎?
因此,在訂定普選時間表後,市民及政團仍需要積極跟進及關注具體的普選安排,防止出現不合理的關卡或障礙。
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喬曉陽先生昨天一再表示,今次人大常委會定出的普選時間表是憲制性的,是有約束力的,是算數的。但由於整個政改過程,整個《基本法》附件的修改過程仍需要多次經過北京的審批。當中可能出現一些變數,特別在選舉的具體安排上,北京依然有力左右大局。我們希望,北京既已向全港市民及國際社會承諾一個具體的時間表,就應當切實遵守,不要再節外生枝或在普選安排上增設關卡。我們也希望建制派及擁有政治特權的人明白全面普選是唯一的選擇,逐步放下手上的特權,放棄手上的功能組別議席,讓香港市民能在不久將來看到普選的一天!